上午去参加面试回来,跟同学一块聚餐……不理性的喝了不理性的酒。好了,我的脑子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今天的卡片内容明天早上8点前更新。
『更新』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会时不时的遇到想记住一些知识点却记不住的情况,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自己“笨”,而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转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这个现象会在很多人的身上体现,具体表现为: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
单纯就这个现象来说,这个机制并不是我们的缺陷,相反,他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但是如果对一个想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说,“选择性输入”就很可怕了。他可能会导致你错过很多重要的信息,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如何对抗“选择性输入”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如果能够对无法理解的记录,写下当时的困惑;对自己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对反对的也记录一些理由或者实例,甚至对那些无所谓的,也记录其原因。
一个有着良好的记录习惯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多次思考自己的观点)”,这种“反刍”能力会让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行为上的一系列机制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选择性机制会让我们忽略自己不想看到的信息,当我们的关注点只在某一点的时候,会不可避免的忽略一些信息。
比如,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你的关注点主要在工资,那么你就有可能错过其他的一些机会,特别是对我们目前需要找实习单位的同学来说,一般足够好的单位不会给很高的实习工资,而一些相对弱势的公司的工资会稍高一点,那怎么办呢?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工资上的同学,就是会去选择实习期工资相对高一点小公司……而选择性的不去看那些大公司存在的潜在(其实是很明显)优势。
另外,这里又提到了记录,其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强调了,其正确的记录方式,我们也在前面的卡片系统的说了究竟该怎样记录,并确定了一个原则:要让我们再看到这件记录的时候, 能够看到当时所看,想到当时所想。
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只有在记录的时候尊重事实,心态开放才可以。
参考书籍: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28/1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