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涵,比较其异同点;
体会两首诗歌中重章叠句、比兴写法的运用;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或背诵两首诗(能背的背,不能背的读)
学生指出易错字词(读音、字形),圈点标记
2.研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出示问题:《诗经》中有诗歌三百五十篇,你知道编者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吗?
从内容上看,都是爱情诗,都是在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过程。
补充:诗经内容分类“风、雅、颂”,明确其具体内容。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都是当时的民歌,主要抒写老百姓的生活。
【诗经写法一:重章叠句】
询问:这两首诗好背诵吗?为什么?
都是四字一句,句式相同,背过一节,换个词就行了。
引出诗经写法特点之一——重章叠句
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反复咏叹,朗朗上口,有韵律感,有节奏感。
男女生对读,感受韵律美,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诗经写法二:比兴手法】
两首诗都是爱情诗,但《关雎》开头先从雎鸠鸟写起,《蒹葭》从秋景写起,为什么?
明确:雎鸠鸟和鸣,象征男女和谐恩爱。
蒹葭秋景,朦胧迷蒙,与情感相吻合。
“起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简单来说,就是触景生情。
明确:比兴手法的运用
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
情感上的“异”:
《关雎》是热情的恋歌,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蒹葭》含蓄委婉,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内容上的“异”: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有画面感;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浓郁。
4.分别选择审美点:赏析
a《关雎》的【画面美】
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句式,描绘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结合词语,描绘意境,理解内涵。
b《蒹葭》的【含蓄美】
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
如看到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距离产生美,主人公和伊人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模糊,给人雾里看花若隐若现之感。
5.探讨诗经中【健康的爱情观】
古代男女彼此渴望的配偶是啥样的?从诗中找出依据。
女子心目中的男子:
男子心目中的女子:
6.聊一聊现代爱情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您心目中的好女孩或好男孩是怎样的呢?可以结合现实或电影电视谈谈你的爱情观。
7.齐读两首诗,结束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