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群文阅读
读写诵年会第二现场评课:且行且思,且歌且舞

读写诵年会第二现场评课:且行且思,且歌且舞

作者: 靳志勇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21:31 被阅读116次
    教学情景剧《万万没想到》

    上周,《读写诵一体化课程联盟二届年会暨“群文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造专题研讨会》,顺利结束。

    10节群文阅读试水课,3节群文阅读观摩课,1场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课程构建的经验分享,1场群文阅读与阅读教学改造的专家报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一场教学盛宴,不能只看热闹,也要试着看看门道。倘若只是暂时心头一热,回头便冷却下来,那这场盛宴,终究不会给你带来足够的成长养料。

    事实上,这场教学盛宴,有足够的”营养“,关键是,盛宴过去,喧嚣散开,你看到了吗?你感受到了吗?你是否将感性转化成了理性?你是否联接了自己的课堂?你是否通过整合有了新的发现?

    这,只取决于你。

    回顾每一个细节,沉淀每一个理念,反思中要坚守,坚守中要更新,如此,”盛宴“才会逐步内化成我们的血肉,”他人“的,才会成为自己的,吸纳精华,摒弃旧我,塑造新我。

    我在第二现场评课,压力蛮大。因为我们都知道群文阅读课,难上,可群文阅读的评课,着实难评。

    借梳理当天的评课,回顾细节,吸精除弊,朝更远处,更深处,蹒跚而行。


    评王真真《“别具一格”的欧亨利》和李慧娟《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

    评课人:靳志勇

    感谢王真真和李慧娟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如果我们把这两节课看做两篇文章的话,把他们“捆绑”起来,比较,辨析,思考,你会发现,虽然她们的议题不同,内容不同,教师的执教风格不同,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同样精彩。

    通过比较这两节课,我们会探寻到群文阅读指导课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指的是群文阅读指导课的一般性思路,包括简约的设计,高智能阅读策略的运用等。同时,因议题不同,因学生不同,因教师风格不同,群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此为特殊规律。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看这两节课。

    第一,两节课都是典型的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指导课。《“别具一格”的欧亨利》是由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外国名篇名著》的主题延伸得来,《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是对接了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议题的提出,以课文为基础,延伸至课外,增加了数量,提升了质量。

    这里,尤为需要关注的是,基于课本,我们可以像王真真老师一样,从单元主题出发设计议题,也可以像李慧娟老师一样,从单元内的一篇课文出发提出议题。除此之外,还有基于课内提出议题的诸多办法,比如可以从作者、内容、主题、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甚至从单元内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和课外阅读等方面,引出有价值的议题,供大家阅读、学习和讨论。

    总之,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引出议题,也可以从课文乃至课文细节处提出学生疑惑或感兴趣的议题。只要把握住议题的一般特点,能解学生之惑,能激发学生兴趣,最好。

    第二,两节课,都采用了比较阅读,比较之后有整合,整合之后有提升,提升之后有收获。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使用的基本阅读策略,两位老师的处理十分精当。

    不仅如此,两位老师都在学生比较之后,进行了恰当的整合,《“别具一格”的欧亨利》整合学生观点,得出了“平凡人物的爱,情节一波三折,结局意外合理”的结论,《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则是引导学生发现了不同文学体裁武松打虎背后的“读者意识”,并进一步让学生联系自身写作实际,谈对“读者意识”的理解且尝试性运用。

    这样的教学处理,显示了教师对群文阅读的深刻理解,展示了教师对群文阅读课的实践和探索,值得大家去揣摩,去内省。

    第三,两节课,教学过程简约且丰富。简约体现在教学板块明确,逻辑性强。如《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共分为“回顾导入认识题材、比较阅读品味语言风格、整合理解提升感悟、反思总结”四个板块,清晰、简明,体现了认知的由易到难的梯度。丰富指的是,大板块之下,小环节和小问题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遵循文本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预习充分。我们知道,群文阅读,量大,篇多,做好基础性阅读非常重要。这两节课,通过学生的现场表现,我们会发现他们的预读很充分,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为课堂上的比较、整合和提升,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别具一格”的欧亨利》,文本近万字,学生预读充分,比较中发现了更多的作品奥秘。倘若预读不充分,老师在基础性阅读上所用时间过多,学生的提升便没了时间,也没了可能。这提醒大家,群文阅读课,尤其是高年级,充分预读,发现疑点,寻找趣点,是一堂群文阅读优质课的前提。

    这是两节课共有的一些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即是群文阅读指导课的一些基本规律,值得大家好好探讨。

    第二现场 第二现场 第二现场

    这两节课,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及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思索。

    《“别具一格”的欧亨利》的比较阅读,是面向三篇小说的整体发问,如老师说,默读三篇小说,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是“面”之上的比较阅读。而《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的比较阅读,老师则是在“他们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这一点上下了功夫。这可以算作是“点”之上的比较阅读。无论是“点”,还是“面”,都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在两篇群文阅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从教学细节上看,无法利用现场生成的“资源”,作为本环节的小结和下一个环节的过渡。

    如《“别具一格”的欧亨利》,一生在全班交流中说,结尾都出人意料,文中没明确说明,只有一点暗示。老师未对此生的发言做进一步的回应,而是按照教案继续展开教学。其实,学生的这个认识,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当学生这样说,我们可以说——

    既然你已经说了结尾有暗示,请你读读三篇小说的最后一句,想想欧亨利想暗示你什么?由三处暗示,说说你的新发现?这样的回应,可以帮助学生切回文本,回到三个最后一句,从“面”的比较朝向“点”的比较,从而真正发现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秘密。

    再如《不同体裁的武松打虎》,在体验评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体验评书,再归纳其语言风格,最后再说自己的理解。但是,从课堂表现看,孩子们再说自己对这种语言风格理解的时候,表述不清,有话却难说。如果改成这样,初步体验评书,感受和归纳语言风格,带着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再更好的表现评书风格。或者说,从体验出发再回到体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

    再者,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感受了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探讨了语言风格差异的原因,接着问,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有什么启发。教师本来预设的是“读者意识”,可学生们的回答与预设大相径庭。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就出在这个“问题”上。这个问题(联系实际谈写作)的出现,比较突兀,与学生之前的体验和讨论,联系不大。没有铺垫,没有联结,终会导致了学生的答案散乱,思维无法聚焦,更无法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一意图呢?如果这样做,或许会顺理成章些。在学生们讨论交流“同一个故事,语言风格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的时候,一个学生说,因为他们说的对象不一样。

    在此,老师可以连续追问——

    说说他们面对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四种体裁,四种对象,也就是说写文章要符合特定读者的口味,请大家想一想,你在写作文的时候,考虑了你的读者吗?如果没有,现在我们尝试着按照“先考虑读者,再考虑写作内容及风格”的方式,想一想四篇文章带给你怎样的启发?由此,引出“读者意识”。再推进一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你打算如何运用“读者意识”,提升作文质量?举一例说明。

    由学生生成的问题,追问下去,联接自己的写作,尝试写作思维的改变,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想法都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调整,已达到最优的状态。

    总体来看,这两堂课都很好的实现了各自的教学意图,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确有所获,老师设计巧妙,引导有方,是两节典型的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指导课。

    纵观第二现场的五节课,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指导课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议题要多样,互文性要强。一个单元可以出多个议题,一篇文章可以出多个议题。所选的单文本,要精确解读,以确保文本之间的多样和差异性,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准学生的“疑点”和“趣点”,增加教学效益。

    第二,教学环节要简约,教学细节要扎实。群文阅读的教学思路一般为引入话题,基础性阅读,比较阅读,整合提升,读写合一等环节。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比较阅读和整合提升是课堂的主体,二是教师要因课而变,因生而动,思路僵化不可取。三是阅读策略不止于比较,还有猜测,联接,图像化,整合,判断,验证等,综合运用,依学情推进。

    扎实的教学细节,是保证课堂有序推进的关键。大问题做到明确清楚,小问题也要如此,且小问题之间的引导连接要体现逻辑性、层次性,时时注意借助学生的现场生成,组织自己的教学。

    第三,预读要充分,基础性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基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带领学生做好基础性阅读。基础性阅读的“基础”,如何有效的体现,才能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课上实现对“议题”的自我建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第四,群文阅读课,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相信每一位上课老师都有体会,从议题的选择,文本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再到教学目标的落实,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作”。群文阅读,挑战着我们原有的认知,冲荡着我们固有的思维。所以,如何在平时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问题不止于这四个,未来我们的课堂实践,将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深水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勤开展群文阅读,多进行群文阅读,我们自会“晓声”和“识器”。

    如泰戈尔所言,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面对群文阅读,细水长流,磨炼自身,且行且思,且歌且舞。

    群文,终会让我们遇见温润和美好。

    阅读教学改造 教学改造 阅读理解五层次 思辨性阅读 直觉阅读 高考改革 高中课程结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诵年会第二现场评课:且行且思,且歌且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cz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