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小说|《灵魂安住》(60)

小说|《灵魂安住》(60)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1-12-10 06:25 被阅读0次

王老师结婚时学校只分给他半间房,就是一个十来平米的宿舍中间用一个三合板隔上,一分为二,两家说话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屋里地上只够放一张学生桌椅,进屋差不多直接要爬到床上去,每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捉襟见肘,每天吃食堂还得省吃俭用。

王老师不想过这种日子,在李老师父亲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分到了房子,他也很快进了职称。我大概理解了王老师的“需要”,爱情的贫穷和贫穷的爱情原来同样可怕,在“生存”的面前一切都可以退而求其次,人生有时需要适度的妥协。

之后我常常在校园里看到王老师伟岸的身影,他推着婴儿车散步,不时停下来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哄宝宝玩乐,我的心里不时地还是悯生出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哀和酸楚来,我似乎没有办法把这个形象和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地给我讲萨特、讲思想、讲灵魂的那个年轻高傲的王老师整合在一起。

我更难以想象他和李老师那么客气地生活一辈子之情景。

人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后来他给我们讲到笛卡尔。讲到他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我在、我=思”,我就是我的思想。

我开始知道“思”的重要性。“思”是哲学的根本,是一切的起源。

哲学的本质在人类的思想,而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源于思想,正确行为的背后有正确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背后是错误的思想,独特的行为背后有独特的思想,伟大的行为背后有伟大的思想。

“思”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有的思决定了人的果。

所以我不知道王老师的这个“思”决定的这个果是否正确。

后来我们毕业了,王老师已经当上了系主任,在我们小县城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边陪伴着他的孩子长大,一边讲着他的哲学。

再后来我听说,他和李老师离婚了。李老师办了出国,去了加拿大,孩子跟李老师走了。而王老师回北京了。

我依旧不知道这样的结局对他们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坏。

只是他回北京之后的课堂座无虚席,学生们都很热爱他,喜欢上他的哲学课,他的知名度又开始爆棚了。他的论文和书也见著市端。

丰衣足食之后,王老师是不是开始要他的灵魂、他的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和他的爱情了呢?他又找了个学哲学的学生结了婚,两人看起来蛮快乐的样子。

不管怎样,我都衷心祝愿他幸福。

相关文章

  • 小说|《灵魂安住》(60)

    王老师结婚时学校只分给他半间房,就是一个十来平米的宿舍中间用一个三合板隔上,一分为二,两家说话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 小说|《灵魂安住》-序

    今天是我50岁的生日。 五十而知天命,这么重要的一个生日我其实还是喜欢一个人过。在人群中乱乱的,虽然热闹,但形式大...

  • 小说|《灵魂安住》(18)

    当时全家人都挤在父亲的单位里搭个板床连个正经的住处都没有,挤在一起也不适合我养伤,我就又被送到了城里的二姨家。二姨...

  • 小说|《灵魂安住》(19)

    8岁的时候,我们家终于进城了。 母亲给父亲的房产科长抱去了两个大西瓜,她让父亲去送,父亲不肯,我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只...

  • 小说|《灵魂安住》(17)

    我的父母那时还不知道这个小讨债的长大了之后就变成了大讨债的,又变成超级讨债的,到最后不管你怎么辛苦挣钱都满足不了他...

  • 小说|《灵魂安住》(20)

    搬了新家之后,我也开始上学了。 我家的邻居是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又很和善的姓王的叔叔,他的媳妇是一个病恹恹、...

  • 小说|《灵魂安住》(23)

    王叔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很有趣。 一天,他们的大儿子在学校打架,把一个同学脑袋开了瓢,去医院缝了好几针,家长找学校不依...

  • 小说|《灵魂安住》(24)

    就比如写作业这件事,母亲规定我们写完之后,必须把书本码整齐摞在桌子的一角,铅笔、橡皮等必须放在文具盒里,不能随意乱...

  • 小说|《灵魂安住》(25)

    没多久,邻居李阿姨的一个姐姐搬过来和我们住一个楼栋,比我们高一层。 她比李阿姨长得还漂亮,在文化局工作,是个编剧,...

  • 小说|《灵魂安住》(26)

    因为这个编剧阿姨在文化局工作,又是写故事、肚里有故事的人,她的思想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必引领着当地文化的新潮,她的打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灵魂安住》(6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av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