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我第一次燃烬了香薰蜡烛。真的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先融化成液态,然后一点一点烧尽,最后只剩下灯芯里的灰。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真是观察入微,善于总结,描绘细致,联想丰富。一个蜡烛燃尽的画面,竟被李商隐用来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描绘思念,真是化无形为有形了。
后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被用来形容教育工作者。李商隐性格敏感,身世坎坷。诗人的经历和性格造就诗歌的风格,所以李商隐的很多诗虽简单却也隐晦,存在着多义性。后人能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诗意也不足为奇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似乎说的是有情人无尽的思念与伤感,又似乎只是表达一种至死方休的精神理念。于是便被用来歌颂为事业鞠躬尽瘁的老师们,以表达学生的崇高敬意。
据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宣传高峰是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的农村,许多教师没有编制,挣不到钱,还需要靠种田或者做些其他的活计补贴家用。学生中,许多人没有毕业就南下打工,赚得钱远比在课堂上教育他们“知识就是力量”的教师多。真想象不出是怎样的情怀支撑着这些教师,支撑着农村的教育。不过,从现在来看,农村教育没有崩盘,农村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万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在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