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衢礼:让南孔文化简而易从

中华衢礼:让南孔文化简而易从

作者: 慈天元 | 来源:发表于2022-03-28 20:43 被阅读0次

    中华衢礼:让南孔文化简而易从

    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组长韩秉欣教授于今年3月到衢州调研讲学,他抽时间专诚拜谒了孔子像。韩教授细心地发现:孔子的交手礼大有意味,平时人们都忽略了!他告诉随行人员,回礼要用相同的仪轨,这是中华礼仪的通则。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文明社会必有的规范。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是对繁文缛节的批判!礼过繁而流于形式,确实会令人生厌。然必要的礼节还是要守的。夫子向世人施交手礼,会心者,能不一笑乎?!

    夫子在和谁交手?谁在和夫子交手?这是有趣的话头,大可参究。

    夫子的手势细察之,为左手覆右手,交合于胸前。众人相议,取意“衢地交合”,把夫子的手势称为“中华衢礼”,并规范为:男士施礼 时,左手覆右手,交合于胸前,两手中指第二横纹处相互叠加,两个拇指,并联于中指第二横纹处,此势有三才相参,时中致和之象。 女士施礼时,应右手在外,左手在内。衢礼表法至简至易。“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华衢礼,默然守中,承传了中和化育之道。

    衢礼通易,夫子于易独有心得。他感叹:“…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读《易》,曾“韦编三绝”。就是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表现了孔子对《易经》的重视态度。孔子研习《易经》,是要参通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壁垒。

    “天得一以清”,天道本至简至易,但人心思变,故世态无常。夫子要在乱世中,恢复礼序,确实煞费苦心。儒家之学,可概言为中庸之道。夫子曾言:“天下国家,可均也; 爵禄,可辞也; 白刃,可蹈也; 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为何不可能呢?因为“中”字易忘难守。可如果中庸不可能,那么《礼记》又何必留下中庸的篇幅呢?!

    “中”,在上古为风旗,立华木以观信风,因时变而知消息,这是中华文明的发端。一部《中庸》,宗眼在“君子时中”四字上。时中者能称物平施以益四方,致和者能正固止损以利社会。“时中”一说,源于子午定向,中国古代的正规建筑,都有严格的子午朝向。所以中庸不是不可能,但用于收拾人心,缺的是“可调适”的人际行为程序。儒家的“礼”,就是一定社会的人际行为程序,它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烙印,也会伴随着一定历史阶段发生变易,但礼的精神是不易的,而当下,礼宜归于简易。礼合于道,则即礼是道。

    衢礼的手势,开山于夫子,而有爻变之象。上爻下子,古为教与学的原字,教与学也是孝道之本。在中国文化中,易历同源。爻与卦本出华表准天,卦为圭卜,实际就是通过表圭监测时变,两个交爻点日中同准,则东西南北的经纬坐标应时显化。积年经世,则百代变迁于史可传。至孝者,礼敬自然!大学问,经天纬地!悟道济生,儒之伟业。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儒文化和新文化怎样“交手”?儒文化和传统各家文化怎样“交手”?都是要正面回答的问题,回避不了,也不用回避。余以为,义利交融,义为万世谋,利与天下共,“昰”、“道”、“礼”,三而一,一而三,当下归一,百虑终能一至于“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衢礼:让南孔文化简而易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cm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