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不仅是那些社会学家,就连经济学家也很关心这个问题,甚至有一种观点说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的基础上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介绍一本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作者很了不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理查德·道金斯,被誉为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的、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的拥护者之一。虽然这本科普读物出版了四十一年了,但文中的观点对我仍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就让我来带你领略这本书中那些颠覆我的新认知。
要弄明白人到底是不是自私的,其实,也就是要搞清楚人到底有没有利他精神,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利他行为和自私行为。如果一个实体,其行为的结果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增进了另一同类实体的利益,该实体就被认为是具有利他性的。而自私行为的效果恰恰相反。我们所谓的“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机会”,即使行为的效果对事实上的生与死所产生的影响小得微不足道。对生存概率的影响,在表面上看来,哪怕是极微小的,也能够对进化发生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大家对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典型的例子。
(一)明显的自私行为
黑头鸥集群筑巢,巢与巢之间相距仅几英尺,雏鸥刚出壳,娇嫩幼小无防卫能力,易被吞食。一个黑头鸥等到它的邻居转过身去,或许趁它去捉鱼时,便扑上前去将它邻居的一个雏鸥一口囫囵吞下去。
雌螳螂有着喜食同类的可怕习性。交配时,雄螳螂小心翼翼地爬到雌螳螂背上,骑着进行交配。雌螳螂一有机会就把雄螳螂吃掉,首先把头咬掉,这发生在雄螳螂接近时,或在刚刚一爬上去之后,或在分开之后。
南极帝企鹅显然比它们要“温柔”多了。帝企鹅们伫立在水边,由于有被海豹吃掉地危险,在潜入水中之前踌躇犹疑。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时甚至相互往水里推。
(二)明显的利他行为
工蜂的刺螫行为是抵御蜜蜂掠夺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刺螫这一行动中,一些生命攸关的内脏通常要被拖出体外,工蜂很快就会因此而死去。它的这种自杀性使命可能就把蜂群存储的重要食物保存下来,而它们自己却不能活着受益了。
为朋友献身显然是一种利他行为,但为朋友冒点儿风险也是一种利他性行为。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类飞禽飞近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警告声,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声,就采取适当的逃避行为。非直接的证据表明,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动物利他行为中最普通明显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的利他性行为。只举一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比如狐狸接近时,会上演”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已经折断。捕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窝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
看完这些例子,是不是感觉特别矛盾,为什么有些物种竟然可以自私到残食自己的同类中幼小的生命?又为什么会有物种为了自己的同伴更好的生存甘愿当敢死队员?别急,有关生物的自私和利他性行为确实是一个难缠的问题,以致于很多生物学家都提出过错误的观点。要想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弄懂进化论,“哼,进化论谁不懂啊,不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你可能会对此表示不屑,这八个字确实没错,但我敢打赌,你很有可能并不真正理解进化论,著名的生物学家莫洛在一次演讲中就以幽默的口吻说到:”进化论的另一个难以理解的方面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理解进化论“。有关进化论的问题,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讲到,希望你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题图摄影:PublicDomainPicture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