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记者赵金海老师在《吃不够的黄芽菜》一文中写到:“就吃黄芽菜是个正经味儿, 一天三顿吃不够!”
黄芽菜,就是大白菜。大白菜是家常菜,尤其是北方,尤其在冬季,几乎家家吃,天天吃。赵老师说吃不够,对于多数人来说,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的确如此。
为什么吃不够呢?我想还是传统的饮食习惯。以前,到了冬季,没别的菜吃,只有大白菜和萝卜,不吃这个不行。吃得多了,就有味道了,就有感情了。
早些年几乎是水煮白菜,一锅菜放不了半两油。还常吃腌白菜,有的人家腌一大缸白菜和萝卜,白菜叶白菜帮子都腌。有个女孩去她婶子家吃饭,她问婶子,中午吃啥菜呢?婶子说,炒白菜。炒字语气特别重,意思是今天改善生活,不吃腌白菜了。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炒白菜时增加了不少“附加内容”,不单是放的油多,起码有肉吧,还会有粉条、豆腐等,这几样已成白菜的标配。有了这些,白菜更是吃不够了。
多数人爱吃的大锅菜,把白菜的地位又提高了一大截,有人宁愿吃大锅菜,也不愿意吃一大桌有荤有素的酒菜。大锅菜好在哪儿?就是个香。香是因为肉多、油多,其他调料多。另外就是火大,熬得烂,刚出锅的、有点烫的更好吃。
白菜富含膳食纤维,有益于人的健康。没有人能每天大鱼大肉的,那样肠胃适应不了。多吃膳食纤维多的蔬菜,好处多多。
与其他菜比起来,白菜的价格较低,每天吃能吃得起。白菜也是低廉的代名词。有人在谈生意时,因一方价格给得低,另一方会嘲讽道:你当是白菜啊?!
其他菜不是不好吃,比如茄子,蘑菇,青椒,西红柿,土豆,等等。但是,让你吃其中的一样,连续吃几天,就吃不下去了。
还是俗语说得好:吃饭还是家常饭,穿衣就穿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就像小米粥,好多人是每天喝,每天喝都喝不够;就像咸菜丝,喝小米粥时就着吃,比小酥鱼还好吃。小米粥好不好,你到医院探望病人时就知道了,医生叮嘱病人家属时,总少不了一句话:让病人喝小米粥。
小米粥好消化,有营养。
更有人去挖野菜吃,荠菜,白蒿,灰灰菜,蒲公英,马齿苋,猪毛菜,吃得有滋有味,比山珍海味还有味。
年轻人虽然也吃大白菜,但不上瘾,不认为就是好东西。他们不考虑什么膳食纤维。能吃菠菜不吃白菜,能涮羊肉不吃红薯,能吃海鲜不吃萝卜。他们认为他们吃的才有营养,才是高品质的生活。
这样看来,吃大白菜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信仰。天天吃大白菜的人,未必不知道还有许多美味,却深深地爱着大白菜“这一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