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第三章第三节如是说。
概述
这一节,作者说了一个很神奇的实操方法:空白一秒。
说是只要在抄写笔记的时候,看一眼白板,自己再空白一秒,再写笔记。就会更聪明。
听起来很鸡汤或者很传销,反正很不真实。
不过不妨碍我们先看看他怎么自证。
他的论证是这样的:
①提问:记忆最重要的是什么?
②回答:最重要的是,用眼的方式。
③怎么用眼睛?→空白一秒。
④这个方法有助于形成永久性记忆。
⑤最开始可能会觉得效率倒退,这是正常的。
什么是“空白一秒”?
空白一秒是个代称。代表着“在写笔记的时候多增加一个大脑加工的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让眼球的运动过程中断一下:
以前
眼球在白板和笔记本之间来回游弋。
现在
1)眼球抬起,先看白板,然后中断一瞬。
2)这一瞬间,我们从外视觉,进入内视觉。(想象大脑里有个巨型幕布,刚才看见的内容已经投影在大脑里的幕布上了)。
3)再回到外部视觉,让眼球下移,看我们桌上的纸。拿起笔,尝试把大脑里的幕布上的内容写出来。
但坚持一段时间可知,效果立竿见影。
我的体会
我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本书的时候,这一节真的是几秒钟就翻过去了。
当时觉得无非就是不要机械抄写嘛,怎么能专门讲一节。真啰嗦。
现在我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述的不仅仅是:不要机械抄内容。
他其实还想说:要先把内容放在自己的脑子里,再从自己的大脑中,把内容投射到纸上。
就像扫描仪一样,扫描完文件信息后,再打印到A4纸上。这个内容机器里是有的。
我们也是,先把黑板上、白板上的讯息用我们的大脑意识扫描一遍。
扫完了我们再呈现在纸笔上。而我们的大脑里是有这个内容可查询的。
即使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和白板上并不完全相同。也不要紧。
它证明我们的大脑加工和翻译过一些讯息,这些加工和翻译的投入,就会增强我们的记忆。
我的实践经验:
写笔记不说是不是科学,持续不断的写也有三年时间了。
期间我也经常问自己,笔记到底是什么。到底要怎么写,到底和照抄有什么区别。
我花了很久的时间,才觉察到,笔记是大脑内容的梳理和投射。
而不是板书、ppt、白板的备份。
很多时候,很多人写笔记,只是当成“备份”用的。好像u盘、硬盘、 网盘。
备份了,安心了,就没事了。用起来的时候觉得并不好用。
所以很多人后来就学会了录音、录制视频、拍照存储。好像这样就比笔记更厉害了。
但是那些放在手机相册和硬盘里的图片、视频、录音文件,却未必有再打开过。
其实是我们都误会了,笔记并不是用来备份的,而是用来把大脑里的思维二维化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高桥政史要说“空白一秒”。
并不是空白一秒多神奇,而是从备份思维变成呈现思维的转变很神奇。
延伸2个点:
①记忆力。
很多人以为,记忆力是学习能力的关键→那些一学就会过目不忘的人当然成绩好啦!
我不能过目不忘,我没那个本事。我当然学不会啦。
你看黄蓉,她妈妈就能过目不忘九阴真经,黄蓉也能,她们多灵啊,都是学霸。
……
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以为的。
我小时候以为我的大脑和人家的大脑构造不一样,所以我做不到别人能做到的事。
所以我心安理得的不背书;不好好上课和复习考试;安心于一个中游的成绩——反正我也做不好。
然后就特别追求即时快乐——美少女战士开始播出了!趁大人没有回家赶紧看啊!
后来,我的数学从30分变成130分,我成了别人眼里的学霸。
我才明白,原来我的记忆力没有变厉害,也一样可以成绩好。
原来那些学霸都不是记忆力好的人。
原来记忆力,不是那么重要的事。
去年还是今年,看的芭芭拉的《学习之道》。才知道那些过目不忘的人,是真的有。
才知道过目不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无法整合。所以无法创新。
过目不忘在当今的世界,不过是一个人形摄影机罢了。
其实在学习上的效能,大大不如没有过目不忘记忆力的人。
而学霸们的过目不忘,其实都是基础知识雄厚堆积出来的必然结果。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在班车上每天都会听到鼓吹记忆力的广告。
什么送孩子去学习,一个疗程之类的,就能够记忆力增强多少倍。
学习效率提高多少多少之类的。
如果不是我后来的成长,我可能会信以为真,然后送孩子去“增强记忆力”吧。
所以迷信记忆力与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
②用眼方式
用眼方式是很神奇的。
我记得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持续随机移动眼球,可以治疗情绪问题。
忘记哪本书提过了。
另外人的视觉是有外视觉和内视觉的。
过度依赖外视觉有很大的问题。
内视觉是我们回归自我的一个重要感知能力。
说简单点就是想象力。
自己的脑海里有画面感。
可以日常闭眼练习在大脑里形成图形图像的变化和转换。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时的行文拆解和我的所思所想。希望你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