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前段时间喜茶不知怎么得一夜爆红,店门口天天门庭若市,没想到最近喜茶的对标品丧茶横空出世,刷爆整个社交网络。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朽木:我要你雕我了?神经病!
“你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死猪:我都死了还折腾我?招你了?
“咸鱼还想翻身?”
咸鱼:翻不翻身关你什么事?我说我要翻身了?
“就当我对牛弹琴吧!”
牛:我求你弹啦?弹得这么难听我说啥了?
“丧茶”的信条是:世界充满恶意,请丧着活下去。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本来面目并热爱它,但是很可惜我们都不是英雄,面对生活的恶意,“丧”是我们可耻但有用的武器。
丧茶菜单
不得不说,看到这些“丧气”的名字,我都想从头到尾喝一杯。
一匹丧马——《马男波杰克》
马男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明星,虽然他不差钱,但却迷惘忧郁,并对自己的无力极为坦率,常说“活着的感觉就是自己的尿道被不断地猛踢”,认同“这个世界是一个残酷无情的虚空”,他白天健身,晚上嗑药,生活日常就是不断攻击与被攻击。
一只丧蛙——sad frog
这只青蛙于2005年首次出现在 Matt Furie 的绘画作品《Pepe the frog》里,嘴角下垂、表情悲伤的他,有着一双随时有泪水可以渗出的大眼睛,戳中了全世界网友的心。
无论pepe被ps成什么样子,无论它在做什么,不变的都是这个沮丧得极其到位的表情,这简直像人生真谛。
然而这只永远热泪盈眶的蛙却在前几天(2017年5月5日)去世了,终年12岁。
在“文艺”、“正能量”、“有趣”、“小确幸”这些词过后,“丧”似乎变成了互联网上盛行的标签。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失落、迷茫、难过,感觉到一阵阵的绝望。这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亚文化现象:丧文化。
也有不少人说“丧文化”就是对现实的逃避,但是《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啊!因为可能只有失落的坏话经典,才能得到负负得正的人生奥义。
虽然“丧”文化的字里行间都显得有点颓废,有点丧气,但这其实正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勇敢的地方。这群人不需要“鸡汤”为自己加油,也不需要“正能量”来为自己打气,他们敢于直面现实的生活,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他们也愿意用这样诙谐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人生,代表自己的个性。
就像小时候难过了,只会哭,长大后难过了,还知道给自己煮碗面,顺便再加两个蛋。“丧”文化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或许不再是一厢情愿的抵抗,而是不知不觉间的成长,表示着我们愿意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
这群人是你,是我,也是他。
其实很多时候,“丧文化”背后,更多的是年轻人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那些坐在电脑屏幕前的年轻人,我们比上一代更加焦虑。就像是中国社科院去年 12 月份发布的《社会心态报告》显示的那样,我们没能赶上经济红利最好的那个时代,他们在大城市里工作,承受着物质和房价的压力,但是又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因为负担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虽然生活状态不算好,也意识到前景很迷茫,前进的道路也很曲折。我们洞悉真相,但困于自身无能。既然如此,那就安静地躺躺。不要和我们说鸡汤,因为我们知道生活远远比鸡汤复杂。
在这种情境下,丧不是喜的对立面,因为这种丧中有一种清醒、一种沉重的幽默。就是虽然明明知道生活是坨屎、或者加班加到怀疑人生,依然笑着活下去的心情。
就像丧茶的策划者之一、饿了么品牌负责人邬宋钱对丧文化的理解:“年轻人依然想好好生活,有抱怨但不想那么生硬的说出来,而是用自嘲、自黑的方式幽默地表达出来而已。”
对于青年人来说,现实和理想之间总会存在差距,久而久之,人就会焦虑。而“我很丧”的自嘲,不仅能降低自我和别人的过高预期,还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武器。
我们叫嚷着“不想上班”“不想上学”,并没真想“躺一辈子”啦。我们想做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但眼下没找到而已。我们也许有些好高骛远,却能不为世俗意义的成功所累,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每天假装热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已经够累了,就让我丧个五分钟,再自习两小时。
明明知道生活是坨屎、或者加班加到怀疑人生,依然笑着活下去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