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着一“副”字,其重要性仿佛大打了折扣一般,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了。的确,在林林总总的报刊之中,副刊或有或无,即便有,其所占篇幅也极其有限,难与大量的时政、娱乐资讯相匹敌。可是,长期以来,我却对副刊情有独钟。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即使世界再喧嚣,生活节奏再快,即使电脑、网络再普及,语言文字是不会短期内消亡的。只要有文字在,就有文学的身影相伴,就有那么一批固守语言文字的所谓文学爱好者。只要有文学爱好者,就必然有书报生存于世,而只要有书报,就必然有副刊的一席之地。
世界愈来愈物质化,人们生活得也愈来愈现实,报刊要生存,必然要迎合时代的口味,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报纸广告越来越多,版面越来越花哨。不可否认的是,自从开始了财富的比拼,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就被资讯俘虏了,就仿佛无暇读书了。即便工作不忙,看看新闻,聊聊各种各样的炒作,再上会儿微信,一天的时间不觉中就耗完了。
朋友,想过没有,如果失去阅读,那么我们必定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如果我们无暇看那些大部头的书,那么,就让我们去亲近那些报刊中的副刊吧。
副刊,最能彰显编辑老师的品味与追求。为喜好文字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为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们留下一方倾吐内心的平台,然后,将这些文字,巧妙地排列起来,让它们神奇成可以可感可触的文章。想想,这是编辑老师多么神圣的劳动创造,是多么大的造化。然后,这些文章悄悄地躲在副刊的某个角落里,在大千世界中期待着与你邂逅,一旦相逢,我们便不由得惊呼:呀,阅读原来这般美好!
副刊,宛若小家碧玉般,深藏在农家小院里。虽难登大雅之堂,可她身上自有一种难言的清新自然,吸引着你我。那是一种村妇般的清纯之美,你在大书店里找不到她们的身影,她没有华美的外衣,没有昂贵的身价。她只是一张或者是半个版面,只是几篇小小的诗文,抑或是几副书画作品而已。她或许不值得你收藏,你可能看过之后,就永远地丢弃了。可是,对于那些真正喜爱阅读的人而言,你可以看后遗弃,可就是不可缺少她的陪伴。在你用心阅读的过程之中,你哭了、笑了、感动了,这就可以了。
副刊,多数都刊发些散文、诗歌等小打小闹的文字。些许文字背后,却隐含着作者的大品味,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大情趣,我以为是最能坦露一个人心迹的。尤其是散文,形式那般灵活,世间万事万物,人生百般况味,皆可入文,有话则长,无语则短,简直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心掏出来晾晒一番。生活之中的新发现,人生之中的小烦恼,工作之中的新变化,想念一个人,看到一方景,只要触动了你的思绪,引发了你的灵感,那么就信手写出来吧,然后,怀着一颗充满期待的心,通过电子邮件寄给自己心仪的编辑老师,静静地等待稿子刊用的消息。即使刊发不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某作家说:写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被生活感动了,用稚拙的笔墨将其加工提炼,生活因之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此种感觉,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不是么?
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自高中以来,对副刊一直不离不弃,上大学那会儿起我就开始留心收集这些东西。将副刊中的一篇篇文章,小心翼翼地减下来,做成剪报,等到查阅资料时,也好做个参考。如今工作了近10年了,只有看到文章中有可取之处,我便会随手抄在积累本上,作为自己记忆力的弥补。
兴致来时,自己也写点文字,牛刀小试,承蒙编辑老师厚爱,也曾刊发过一些。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我对副刊的挚爱,也提高了我写文章的自信。可以说,副刊给了我展示自己的一方舞台,蓦然发现,自己还有点这样的所谓“本事”,然后,嘿嘿一笑,继续做我的作家梦。
多年来,一直喜欢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闲暇之际,端坐于暖阳中、灯光下,泡上一杯茶,翻看几页,那种感觉就像和久别的老友重逢一般亲切,墨香经岁月沉淀,并未散去,反而有一种更加甘醇的味道,眼前掠过的是一道道动人的景致,指间消逝的是静好的岁月......
如此说来,怎能不爱副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