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313天 2022—1—17
一、行为主义(华生)
(一)先驱: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1.桑代克(1874.08.31—1949.08.09)
1)受詹姆斯(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的指导。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在尝试和错误中掌握正确的方法,要动起来,要多去实践,试试看。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3)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率:来访者愿意做咨询,效果才会好,咨询不求不帮
练习律:能力是练出来的,练得不够,掌握的程度就是不行。要想学会游泳就是要不断练习
效果律:猫走迷宫
2.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巴甫洛夫:泛化、分化与兴奋、抑制
一般心理问题没有泛化,严重心理问题就会有泛化。如:一女孩失恋,刚开始认为她男朋友不是好东西,后来认为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狗喂食,摇铃铛,狗分泌唾液
厌恶疗法
2.华生(1878.1.9—1958.9.25)
受巴甫洛夫影响,同时继承桑代克的方法论,创建行为主义,提出S一R
他认为孩子哭,不要去抱,让他哭闹一会儿就好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容易使孩子出现问题,比如神经症,华生用这种方法养育子女,结果他的孩子出了问题。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斯金纳(1904.3.20—1990.8.18)提出的有:强化、惩罚、消退R一S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老鼠不小心一按,食物出来,以后慢慢摸索出这种方法,就能吃到食物。有效之后,下意识多做。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为了使行为增加。正强化是给对方想要的,教育孩子最好用正强化,关注什么得到什么。
惩罚:是为了使行为消失,教育孩子可以用惩罚,但要事先商量好,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消退:对不想要的行为不予理睬,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我们不太关注的时候就没了,关注越多,就是给他的强化。这一点要格外注意。
比如咬手指甲,家人在不断强化、提醒他,他的行为会越来越严重,不会消退。担心是诅咒,担心就会不断地去强化。作为家长,要让自己忙起来,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关注。
(四)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
提出中间变量
2.斯金纳
3.班杜拉(1925—2021.7.28):
社会学习论
人是在社会中和别人互动中不断学习的,如榜样的力量。
交互作用:环境影响人,人也可以影响环境。家庭是个系统,可以相互影响,不要否定我们的能力,可以通过成长自己,让家庭环境得以改变。
观察学习:咨询师可以在咨询中向来访者学习,对生命有更多的敬畏。孩子会观察我们的行为,也一定会受我们的影响,比如孝敬老人。
自我调查
榜样作用:教育孩子不要讲太多的道理,要以身作则,用行为影响孩子。家长要不断修炼自己,这是无止境的。
追求完美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斯金纳的老鼠,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华生的罗伯特的实验非常不人道
二、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
犹太人,曾受到过迫害
(一)心理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口误、笔误、说梦话、做梦都是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是不能被意识到的,一旦被意识到就成了意识。
精神分析在潜意识中做工作,比如通过梦的解析和自由联想帮助当事人,绘画和沙盘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上做工作的,用欧卡牌要多学习荣格的理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
本我:吃喝拉撒睡性,遵循快乐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像警察一样管着本我,是道德我、良心我。
自我: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自我调节能力好,人就没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调节,就容易有冲突,会出现问题,比如神经症。
(三)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欲期(0—1岁):满足吃和安全,要被很好照料。
口欲期没过,有烟瘾、酒瘾,唠叨
肛欲期(1—3岁):最大的快乐是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感觉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培养更多能力。
生殖器期(3—5、6岁):我是从哪里来的?会对异性感兴趣,平和对待孩子所提的问题,不要有过激反应,过激反应才是伤害,过度反应才是导致问题的根源。
潜伏期(5、6岁—12岁):更喜欢和同性玩,画三八线,有时用欺负的方式获得关注,欺负谁可能是喜欢谁
生殖期(12岁以后):
固着:生理年龄长大了,心理年龄却没有长大,固着在某个年龄。
(四)治疗原则:中立、节制(不谈自己,不谈太多自我暴露)、匿名(咨询师几乎不说话)
来访者自由联想与潜意识联结
(五)治疗目标:通过自由联想、解释等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如洗右手的女孩
精神分析治疗时间比较长,几年甚至十几年。
(六)常见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压抑、合理化、情感隔离、认同、反向作用、移情、投射、退行、升华、置换(踢猫效应)(转移)
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正移情——好的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负移情——不好的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压抑:不敢说
情感隔离:类似于否定,遇到悲伤的事没有悲伤的反应,没有感觉了
认同:认同专家、权威的话,明星效应
反向作用:喜欢一个人却找他的茬,很小气的人装的很大方
退行:成年人表现的像孩子一样
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
升华:喜欢打架的人去行侠仗义,或者练拳击获奖。不好的行为变成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益的行为。
三、人本主义
1.马斯洛(1908.4.1—1970.6.8)
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2.罗杰斯(1902.1.8—1987.2.4):来访者中心疗法
治疗的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