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里的答题项目,《头脑王者》涉嫌违规,禁止登录。
17年末,18年初,网络在线澳门皇家赌场,嗯不对,是网络在线有奖答题类app火了。
冲顶大会,百万英雄...主办方在奖池投入现金,吸引人群来答题,答错淘汰,答对晋级。晋级到顶点,最后的胜利者们瓜分奖金。
小程序,头脑王者在被封禁的前一天,也开启了现金答题板块。两件事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联系不清楚,不能乱说。
但是我始终觉得现金有奖答题这件事不是什么好事。
(一)
至少三点,绝对坏事。
首先,有奖答题真正吸引人参与的,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而是对奖金的欲望。
渴望知识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整个知识体系,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王国。
比如我是搞健身的,想要知道怎么做才能增加身体内的肌肉含量。
那我就要去翻书本甚至上百度,哦!找到了,想增肌就要训练,要保证饮食,要休息好,这才能增长肌肉。
那这又是什么原理呢?
读到这里,朋友们,只有当你想掌握某一现象背后的原理的时候,才算是对知识充满渴望。
为了了解增肌原理,我们又要翻书甚至上百度。
哦!又找到了,原来增肌原理属于运动生理学范畴!
为了了解运动生理,我就要在脑海中用肌纤维,神经传导,阻力训练,超量恢复之类的名词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运动生理学体系。
然后再用脑海中这一体系的理论去指导自己训练,通过训练结果(是否增肌成功)来证明自己脑海中运动生理理论的正确与否。
有疑问,寻找答案,找到答案后还要再深入了解,去学习答案所包含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了疑问,同时也证明了理论正误。
以上算是简单概括了多数渴望知识的正常人的常规做法。
那我们再来看有奖答题。
你会在有奖答题中学到什么吗?会掌握对理论的应用吗?
不会,除了感觉自己好厉害,比别人强的满足感,什么也不会得到。
也许你会觉得,哎,回答问题不正是检验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的方法吗?念书的时候定期考试,不也是通过答题,来证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
不是。考试有固定的知识范畴和深度,有奖答题没有。
考试,第一题问正常成年人体有几块骨头,第二题问人体内哪块骨头最长或最短,第三题问骨头形态分几个种类。
有奖答题,第一题问正常人体有几块骨头,第二题问孙杨代言的是剃须刀还是手机,第三题问弗利萨有几个变身形态。。。。。
举个例子,知识就像一块块砖瓦。
考试好比用锤子敲打砖块,边边角角仔细查看,测试出砖头的牢固程度。
有奖答题,则是捡砖块,不用去管砖的质量好坏,先捡起来再说。
精心挑选后选择的砖块可以构建高大且牢固的知识大厦。
不加分辨,捡起就走的砖块,构建出的房子,必然建不高,也建不好。
所以,有奖答题只会让你捡起一些没什么用处的知识点,绝不会让你学到真正能用的知识。
(二)
其次,有奖答题的奖金模式,就是一种变相赌博。
有奖答题各类app上线一个月,应用平台下载数量达到上百万。如此之火原因,我想是因为两点:参与门槛低,顶尖选手可获得现金奖励。
尤其是现金奖励这一点。
开头说是皇家赌场也算对,符合参与门槛低,有现金奖励这两点的,除了有奖答题,不就是赌博么。
赌博还有什么特点?
十赌九输,庄家吃饱。
有奖答题类节目也一样。
我玩过几天冲顶大会,在答题时间段,最多有九十万人同时在线。
同时在线人数近百万。
想我这样对商业狗屁不懂的人都能想到,百万人同时在线,这要是连着三天发个广告,转化率会是多少?
同时百万人在线的平台,光收广告费,往少说挣回本钱足够了。
赌场上庄家还有可能输一次两次本钱,有奖答题的庄家,只要参与人数足够,全是利润。
什么?你说赌博靠运气,答题靠实力?
呵呵。
赌博,以轮盘赌为例,两次赌出同样数字,概率接近零。
排除连续数字,总会有一个数字被蒙对。
有奖答题,十二道题,每题三个答案,靠蒙,全蒙对几率接近0。
但是十二道题里总有特别冷门你可能不知道的,这时候怎么办?
蒙呗。
这跟赌博有啥区别?都是靠运气。
有奖答题学知识?快别开玩笑了。
但是肯定能学到十二个手机凑到一起蒙答案出老千。
你个赌棍!
(三)
有奖答题会让人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习惯怎么养成?
持续的舒适反馈让人养成习惯。
我是搞健身的,还以健身举例。
很多上班族,在脖子后面和肩膀链接的地方会有一个大包。俗称富贵包。
富贵包就是一个由习惯造成的生理改变。
上班族长时间久坐,看电脑也好写材料也好,办公大多需要向前或者向下低头看。
低头这个动作没什么,但是长时间保持低头这个姿势,脖子和肩膀的浅层肌肉就会慢慢放松,深层肌肉为了不让脑袋彻底掉下去,反而逐渐紧张,也就是脖子肩膀越来越硬。
久坐,长时间低头,颈椎深层肌肉感觉器少,不知道累,就知道要绷紧,死死拉住脑袋不往下掉。脖子肩膀浅层肌肉的感觉器多,因为怕累就要放松,保持放松状态时间长了,内紧外松,就会会让脖子肩膀连接点这地方的肌肉习惯性拉长,一拉长,富贵包就慢慢长出来了。
越舒适,保持时间越长。
保持时间越长,习惯就越容易养成。
有奖答题就能让人获得舒适感。
一道题答对,淘汰几万人。
卧槽我好牛逼,再来下一题!
下一题又答对,淘汰几万人。
疯了疯了我果然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再下一题答错,剩下几万人。
哎呦可惜了,不过我这次算是记住了这题原来是这个答案,学到新知识感觉真好,给自己比心。话说比赛剩下的人挺多也是蒙的吧,呸!不过运气比我好,这期问题太冷门,我下期再来。
下一期又是以上如此循环。
成就感学习感和期望感并存。
这三种感觉都算是能让人产生舒适感的反馈。
时间长了,慢慢养成不加思索,单纯记忆知识点以为自己在学习的习惯,大脑也就颓废了。
没有危言耸听,不爱思考热衷获取知识点的行为其实是大脑偷懒的本能。
举个例子,那些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养生保健鸡汤的父母长辈们,说起枸杞养肾猪肝明目之类头头是道,一刨根问底追问为什么,得,他们也不知道,都是看网上说的。
知识点记得再多人脑子也赶不上移动硬盘啊!
学而不思则罔,就算热衷答题,看到知识点也不要盲从,去思考吧,少年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