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知道这部网剧,是在某个抖音博主的视频里。
一开始这部剧吸引我的是男女主的颜值,还有看起来不错的剧情。
但当我开始真正投入并沉浸于剧中时,我不禁惊叹且敬佩于这部剧创作的精彩。
01
《最食人间烟火色》的女主司清是一位银行经理,男主景琛则是国家4A级景区——璟园的设计建造者,同时也是持股人。
故事的开始,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司清为了解决银行贷款事务来到璟园,阴差阳错遇见了景琛,景琛的爷爷是当地的手艺人。
后来爷爷重病,临走前最后的愿望是找回对于爷爷而言很重要的古董——半张丢失的字画。
恰好,这半张字画在司清手上。
对于从未体会过家人带来的爱的司清而言,她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景琛是那个最好的人选。
于是,司清希望作为交换,景琛可以与自己结婚。
到了这里,剧情便开始以司清与景琛的婚后生活为中心慢慢展开。
02
司清曾说:“景琛是我们这种人的理想主义。”
景琛是名校建筑系毕业的高材生,他可以为心中的理想拒绝常青藤抛出的橄榄枝。
于他而言,他能否回去继承爷爷的手艺,是需要一定资格的。
可见,传统手艺在他心里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手艺之所以会失传,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很少会有年轻人甘心安静下来,学习传统手艺,重视传统手艺。
传统手艺的学习不仅仅是学手艺,更需要有一颗坚定、抵得住诱惑、专心细腻的心,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但景琛却做到了,他回到曾经生活的家乡南城,历时三年,设计并建造了璟园。
他用榫卯技术、木雕、工漆等手艺,让古建筑古朴典雅的韵味和中华精粹的匠人文化在璟园里迸发。
面对世俗里别人异样的目光,他从不在意,只是埋首于手中古字画的修复、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对物欲淡薄的他,一单车,也可穿梭于繁华城市的车流里。
“在你们不知道的老街小巷,郊外乡村,我们手艺人已经守了一代又一代,他们只是习惯了沉默 ,却从未消失。”
03
景琛为司清定制了一枚金戒指,是请璟园内的金师傅做的。
镜头里景琛走到门口,金师傅正大声赶骂一名学徒。
金师傅是手工金子制作的手艺人,而被赶走的这名学徒嫌弃手艺赚钱少,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违背了手艺人的本心。
那学徒不屑地甩袖走人,余下的,只有金师傅的叹气与无奈。
爷爷曾说:“就是可惜啊!以前跟我一起赶集串巷的那些手艺人,他们没我这运气,现在的年轻人不晓得这些,更没几个愿意好好学的……”
金师傅就是这些手艺人中的一个。
他说:“从事手艺几十年他不曾偷过顾客一克金子。”
他有匠人炉火纯青的手艺,也有坚守本质的匠心。
可他不是爷爷那样有真正一心一意做手艺的传承人,他属于运气不好的那类手艺人,空有好手艺,却无人可传承。
“金缮是为了尊重和保留残缺,用金漆留下破碎的痕迹,赋予过去新的生命力与美感。”
手艺的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传承,也可能是精神哲理的传承。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非遗技艺的传承,传统手艺的守艺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这些手艺,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
灵魂是可以升华的,而这些传统手艺就像这灵魂一样,需要新鲜的血液去传承、升华。
“品过世界,更懂华夏之美。”
04
为了更好的为中国传统手艺创造发展平台,景琛以璟园的名义代表璟园里的老手艺人们同国外某品牌签约。
但该国外公司却做出一系列损坏中国传统手艺形象、中国形象的行为。
“不长记性的从来都是你们中国消费者。”
“只要我一封道歉信,再冷处理几个月。那些明星就会挣着抢我们的代言,消费者也会排队等消费。”
“只有你们背后这群老手艺人会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那家国外公司面对景琛的质疑做出的回应。他们甚至以中西方文化差异来作为辱华事件发生的借口。
为了维护中国传统手艺形象,以景琛为代表的手艺人选择打官司解约。
即使明知面临的将会是高额赔偿巨款,也绝不退缩。
也许这在有些人看来只是剧情情节,可在我看来,它反应的更多的是社会现象。
在新疆棉事件和某水果手机恶意限制中国芯片供应上,都体现了中国消费者的“不长记性”。
“中国制造,中国传统手工艺,不会再继续沉默下去。”
守艺,不单单是手艺人们的事,更应当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事。
“我们要想不被歧视,就必须打照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一些传统文化技艺正在悄悄流失。
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俯身捡起曾经被我们抛至身后的文化宝藏。
让中华传统手艺在当今中国、当今时代更加被重视;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匠人匠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