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喜欢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不让孩子吃这个碰那个,虽说是为孩子着想,但孩子还小,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父母的“好心”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让孩子越来越叛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父母应该适时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不行”、“不可以”,这些字眼看起来很平常,却有很强的杀伤力,用的不好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些词:
“不要碰那个,很脏的”
“不准吃糖,马上就睡觉了”
“不”这个字我们用的太顺口,很多时候,还没听完孩子的话,一句“不行”就脱口而出,我们甚至没有仔细考虑孩子的问题。时间久了,孩子再有什么事情也就不愿意再来问我们,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会说什么:不行!
其实,保护孩子可以有很多方式,不一定只能以这种“虎妈狼爸”的形象出现。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将心比心,用商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可能会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
“妈妈,我想吃糖”
“可是现在很晚了,吃多了糖会长蛀牙,明天起来再吃吧”
“妈妈,我想跟同学出去玩”
“天马上要黑哦了,现在出去妈妈不放心,明天妈妈送你去吧,好吗?”
不要总是马上拒绝孩子的要求,其实他们不过是想吃糖,想出去玩玩,我们都是过来人,谁小时候不是这样呢?然后才是权衡利弊,如果不能满足孩子,那就好好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相信孩子能理解我们是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着想。
“妈妈,我今晚可以在同学家过夜吗?”
“让妈妈想想”
孩子虽然小,但也需要被尊重。既然孩子对我们提出了请求,我们就不应该随便敷衍过去,更不能很凶地说一句“不可以”。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会破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不妨送孩子过去,让他好好跟自己的朋友玩一下,第二天再去接他回来。如果觉得不放心,可以好好跟孩子解释一下,“这么晚去同学家可能会打扰到同学,如果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可以周末带你去,那样你会有更多时间和同学玩耍,同学的爸爸妈妈也会很欢迎你的哦,好吗?” 相信孩子会理解的。
只有在有危险和涉及原则问题的事上坚决地对孩子说“不”,然后告诉孩子我们不得不拒绝他们的理由,这样“恩威并施”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能树立父母的权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不打不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少对孩子说“不”,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许还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