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很不可思议,我跟付老师是同事,也都是内训师,但是今晚居然是我第一次听她的课程,第一印象,甜美亲切,关于要表达的内容,如邻家女孩一般,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处让你恍然大悟。总结一个字,棒!
如果算上王坤老师的讲课,那么这是我第三次完整的听演讲内容与策划的课程,第二次是孙振老师讲的。每个老师有各自的特点和着重点,当然,也许与我个人每次关注点不同可能也有关系。王坤老师的课上我系统的了解了演讲内容策划艺术的要点和全貌,还有深深的感触,而孙老师的课,我的关注点在回味演讲内容骨架的搭建上,也就是我喜欢的风筝结构,今晚付老师这里,我get到的则又不同,吸引点被更多的拉到了ptasc模型的p(purpose目标)上,win-win(双赢)和mr(可度量可实现)。
自我剖析了一下关注点变化的原因,孙老师讲课那会,我正准备我的课程,之前也说过,原来我是属于临场发挥型的,听完王坤老师的课后第一次做自己课程准备,特别特别在意自己的框架该怎么搭,所以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风筝结构;而今晚听付老师的课程背景,则是我刚刚昨天完成我的课程,深切体会,准备的内容不仅是要触动听众,也是对我自己个人提升的一次锻炼和考验,所以双赢的话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而MR的感触则来自于工作。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总感觉与当时的目标设定有距离,听到MR这个关键词,我耳朵立马就竖了起来,我想,我应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再探讨一下我们设定目标的初衷以及我们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
其实,很多的方式方法,我们听了,我们学了,还需要我们去做了。行动了会发现,原来学的东西是这样用的,原来学的东西不仅可以这样用。非常奇妙吧,原来学演讲,不仅是演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