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哲思】

【阅读·哲思】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20:29 被阅读0次

    日期:2023.4.14癸卯年 闰二月二十三 星期五

    备注:Day517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之《你去理解,一切都还来得及》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半山

    名言佳句:与大自然一起久了,每一次我抬起头看这座山和山顶上的云雾,我都觉得大自然里的每分每秒都是极其认真的,每一寸阳光,每一缕清风都不曾被辜负,造物主从没有忽略过对任何一个细节的雕琢,从不曾怠慢任何一个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被自己忽略掉的生活,又特别感激能有现在的机缘被大自然启迪。

    内容:大自然最美妙的,就是它的自发性,树木在生长,小溪在流动,鹰翱翔在天空......融入这样的自发性里,就接近了造物主,接爱了万物最伟大而神圣的力量,一个人无论有怎样浑浊的生命,也可以逐渐清澈起来,无论有怎样堕落的灵魂,也可以变得纯净起来。

    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应该展现出对自己生命的理解和诠释。

    你把自己的生命理解成什么样子,你的生活状态即是什么样子。

    活着,应该去诠释自己以生命的理解,并践行这些理解,创造性了去发扬这些理解。

    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解,它们还是有共同的特质,服从造物主“自然而然”的秩序,遵循生命的轮回,符合每一个生命都终将逝去的事实。

    人知道自己是兽,所以努力想做成人;后来又知道了自己是人,根本还不如去做兽。或许,有些人对这两者都一无所知。

    人甚至于活完一辈子,也搞不清生活与生命的区别。

    人有强大的创造力,看看现在这个世界就知道了,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极度繁荣丰富、眼花瞭乱的物质世界。

    人有强大的模仿力,看看现害这个社会就知道了,生活的同质化让人们都向着一个目的地拥去,互相踩踏。极度的丰富里包含着极度的匮乏。

    极少数人在创造,多数人一生中人模仿。

    改变想法,意味着重新睁开眼睛观看自己周围曾经熟视无睹的、已经厌倦的一切,这本身就是种重生。

    旅行不会带给人重生,旅行带来的只是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意,通过由外向内的刺激带给人愉悦。

    唯有内在的改变,可以带来由内向外的愉悦。

    人对自身及生命的看法,决定着一个人将怎样去过完自己的一生。

    人对自身及生命的看法,我认为这就是人的性格,说得再透彻一些,性格就是人拿对自身生命的看法,去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这个世界。

    说得更彻底一点,人的一生就是逐渐对自身生命发展至更加完整的看法的一生。

    圣人和智者,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形成了超乎常人的、更高级、更智慧和更神圣的理解和看法。




    启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虽说为了碎银几两不得已而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可分不清楚生活和工作的人,总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拼尽一生在工作上想找寻自我。

    这大概率很难实现,除非去创业。

    所以,当王健林说出“先定一个亿的小目标”时,才会有那么多感慨万千的人。

    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环境的确可以给人赋能,但若不与人的价值追求相匹配也是枉然。

    我们参与工作然后获得报酬,这本身就是求取的过程,可总有人把这个过程赋予某种意义,甚至搞得有点像言情小说中“爱而不得、却痴缠一生”的桥段。

    工作也只能是活着的一种体验而已,仅此而已,没有过多的意义。

    意义都是别有用心之人为了洗脑他人才强加的。

    若能时时能照见自己内心的光明,处处能发现生活带来的启示,这的确是人生的幸运。

    而对工作寄予的期望也是一种追寻,只是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带给自己相应的提醒不同罢了。

    感念能记住的美好时光,送别逝去的那些人和事,这样才能一直在路上,一直向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哲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qz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