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暗示的背后

作者: 一馨木叶 | 来源:发表于2023-02-10 10:36 被阅读0次

不得不暗示的背后

        由于隔代理念的差异,对孙辈的教育,一些明智的祖父母,为了树立儿子儿媳在孙辈心中的权威,往往真正地“退居二线”,不再“冲锋陷阵”地作为教育主力,不是碍手碍脚地干涉子女对孙子的教育,而是保留意见,隐忍自己的态度,有可能的话,多以暗示的方法出现。

        由于现实的特殊情况,好几个月没有路遇过我的那位高龄还在做学问搞研究的老师。以前去公园锻炼时,他经常去超市买菜,我们几乎几天就会在路上碰见他。几天前,小宝爷在家还提说道:不知道杨老师他们现在怎么样?有没有阳过?昨天出去散步,小宝爷视力很好,竟然远远地发现对面的杨老师走来,他肯定又出来买菜了。

        我们等在马路这边,小宝爷埋怨我说:“你过年时节,又不给老师去拜年。”我说:“你不是不知道,他好几年都不让去拜年。不干扰最好。”

      老师过来了,我们三个人在路口聊了一会儿。说起怎样当爷爷奶奶时,他叙述了自己怎样对孙子教育的一件事情。

        老师那清华博士毕业的儿子,对自己儿子的学习成绩有焦虑表现,特别是对语文成绩不满意,他发了儿子的语文考试卷给老师看。老师对孙子的试卷很重视,举一反三,对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对问题如何思维,出错误原因,相关知识拓展等做了研究,像做他作学问搞研究一样,写了十来页的应对方案,准备给孙子讲一讲的。但他儿子说过孙子的学习现状之后,并没有让他对孙子进行辅导,他的思考方案,等于闲置下来了。老师说儿子不再讲了,但他放不下孙子的教育,关注着孙子的学习情况,又不能明白地直接给孙子讲,加上祖孙又不在一个城市里住,就采取暗示的办法。他说他就给他儿子发一些相关的资料,哪怕他没有时间去看,发一百条,有一条看了,有一条有用,都是好的。

        暗示,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不直接表露观点,给儿子一个选择决定的余地,不是强迫儿子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那怕是大学教授。儿子的子女教育,是儿子儿媳的责任。

        为了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不与儿子儿媳发生冲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当祖辈的,只要做好配合就好。整装待发,需要时召之即来能用得上。当然,子女若需要、认可、尊重父辈的教育理念,就没必要怪挖抹角地暗示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爷爷奶奶们,定位好自己对孙子的教育角色,不干扰,作配合。当好子女的后勤保障人员,不是这样吗?您认为呢?

相关文章

  • 不得不暗示的背后

    不得不暗示的背后 由于隔代理念的差异,对孙辈的教育,一些明智的祖父母,为了树立儿子儿媳在孙辈心中的权威,往...

  • 自我暗示的力量

    我不屑暗示自己最强,我只暗示我永远不会被打败。 强烈的自我暗示,可以让我适应这个世界。 我不得不相信我已经无法看到...

  • 中国诗歌的暗示性

    应该是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

  • 只会自己为难自己

    敏感的人 都特别懂事 只要稍微给点暗示 就能明白背后的意思 所以从来不会为难自己 只会为难自己

  • 敏感的人都特别懂事

    敏感的人都特别懂事,只要稍微给点暗示,就能读懂背后的意思,所以从不让别人感到为难,只会为难自己。

  • 神经错乱,,不要在意,,

    敏感的人都特别懂事 只要稍微给点暗示 就能读懂背后的意思 所以从不会让谁感到为难 只会为难自己

  • 【读书清单13】非暴力沟通(终)

    001“我选择”和“不得不” 对于让你日复一日而不得不做的事,试着了解背后的动机,来判断是“我选择”还是“不得不”...

  • 心酸的理由

    每个懂事坚强自立的人背后都有些不得不如此的心酸的理由。

  • 微丧句子迷

    敏感的人都特别懂事, 只要稍微给点暗示, 就能读懂背后的意思, 所以从来不会让别人感到为难, 只会为难自己。 "你...

  • 中国锦鲤背后的心态

    中国锦鲤背后的心态 最近朋友圈是不是被“锦鲤”刷屏了?因为国人容易“被暗示”“被传染”。 很多人知道这是迷信,转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得不暗示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rk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