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即使你每次都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如果烹调方式不合理,营养也会偷偷溜走……
炒菜油温过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都会先热锅,然后把油烧冒烟了再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但这时候的油温往往已经超过200℃,油中的维生素E、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高温后很容易被氧化,蔬菜中的其他营养素也会被破坏了。
因此,建议在油冒烟前菜就下锅,而且可以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缩短加热时间。
盐放得太早太多
炒菜时,有人喜欢在油热后加佐料,然后加盐,再放入菜,说是盐容易化开,菜的味道均衡,也有人喜欢在炒菜时有多放盐的习惯。
但是有资料表明,在油热后立即加盐翻炒,盐中的碘容易被高温破坏;多放盐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造成营养素损失,而且还会让蔬菜塌蔫,影响口感。
而肉类放盐太早,则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仅难消化,腥味还挥发不了,汤汁的鲜味也渗不进去。建议将菜做到七八成熟时再适量放盐,或者出锅前再放。
切得过于细碎
俗话说,“食不厌精”,许多人认为食物切得越细越碎烹饪,更利于吸收。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菜并不是切得越细碎越好,因为切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和热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营养素损失得也越厉害。
有人习惯提前一段时间切好备菜,但这样会造成一些容易氧化的维生素氧化流失,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B族维生素丢失,要是没有储存好还会容易造成食物变质和污染。因此,菜最好是现切现炒,现炒现吃。
果蔬全削皮
很多人怕蔬果表皮有农药残留,一般会削皮后再烹调和食用。事实上,蔬菜表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削皮后再吃其实丢掉了很多营养素。
减少蔬果农药残留可以参考三个措施:一洗、二浸、三烫。经过这三个步骤的蔬菜可保证残留农药去除95%以上。一洗:清水下反复清洗多次。二浸:将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可以除去部分残留农药。三烫:将蔬菜放入热水中快速焯水捞出,烫过的水必须弃掉不用。
菜先切后洗
日常切菜时,有些人喜欢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这样做,菜里所含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溶到水里,造成损失。
另外,很多人喜欢把切完会变色的蔬菜浸泡在水中,比如茄子,土豆等,这样做虽然能避免变色,但大量的营养素也悄悄流失了,并且没有清洗过或没有削皮的蔬菜切好后再进行冲洗浸泡,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和泥土很容易进入蔬菜断面。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另外,煮饭前淘米,也不要反复搓洗,不然其中的B族维生素也会大量损失。
绿叶菜也放醋
为了提升蔬菜的口感,很多人喜欢在炒菜的时候放点醋来提味,但如果炒绿色蔬菜时加了太多醋,菜色就会变黄塌蔫,影响口感。
这是因为,绿色蔬菜中含大量的叶绿素和镁元素,加醋后,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这样这种营养素就被醋“偷走了”。因此,建议在烹制绿叶蔬菜时,不要放太多醋,最好不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