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朗读了《瑜伽经》中的练习篇的第四十五章到五十五章,心有感触。
第五十二章:于是,我们揭开了遮住内在亮光的面纱。
“巴坦加里现在要谈控制气的益处了。内在的亮光被心灵上的黑暗给遮住,我们则要将蒙住内在亮光的面纱给揭开。”
巴坦加里希望,通过控制呼吸,来控制心灵。
之后,他继续说:“什么是揭开面纱最好的方法?把线抽出来,一根一根地抽,直到抽完为止。心灵是思想编织的面纱,本身并无实体。如果我们将思想一点一点地拉出来,当全部都被拉出来时,心灵就不存在了。”这与佛教中所说的“空”不谋而合。之后书中写道:“就像一堆白糖,如果我们每次移开一点,一次又ー次地移开,一堆糖就不见了。事实上,一堆”这个词是无意义的,在现实里,堆并不存在,只有糖存在。”
这让我想起禅宗六祖惠能的那首著名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无身,无心灵,则四大皆空。这样无挂碍,即无有恐怖,自然平静。
第五十四章讲的是感官内敛。
练习了呼吸控制法,心还未完全适应,因为还有其他事牵绊着我们一那就是感官。它们老是跟心说:“橱窗里有个很棒的东西,来呀,何不把它买下来?”或是:“你有没有闻到很香的食物味道?准备好,把你的手洗洗,有些好吃的东西煮好了。”心可能已经安静下来,可是鼻子还没有。当鼻子说有东西准备好了的时候,舌头说:“唾液已经准备好了。”眼睛说我可不可以看ー下?"我们必须要有一条很好的细绳,把这些不安分的感官拴起来。《薄伽梵歌》说:战场就是这个世界,动乱的生活使我们迷惑。
最近非常好吃,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想吃点什么,可是明明才吃过饭不久,吃饭时还吃的很多。像昨天晚上,站在冰箱前,数次打开冰箱门,就是想吃点什么。可没有什么可吃的,确切的说是肚子里面已经撑不下其他的东西,但就是想吃。
其实现在想想,失控的不是舌头,而是心灵。因为之前肠胃性的感冒,拉肚子拉到几近虚脱,四天只能吃干大饼,后来上秤,五天时间掉了五斤。所以等病好后,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补偿心理,总想吃点什么补一补。可事实情况是,拉肚子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了。体重不仅早就恢复,而且还增加了不少斤数。
其实这种补偿心理,更甚的是对孩子,因为孩子从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我觉得孩子受了太多苦,看到孩子就会想起过去那些生病的日子里,孩子的难受和可怜无助。甚至于有时候看着一旁的孩子,我就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所以我的补偿心理让我不希望孩子再受一点委屈,一点伤害。
怕他生病,就尽量减少外出,让孩子远离人群。可这样一来,本来就说话迟滞的孩子,更加没有机会和人沟通学习。
对孩子的行为不加控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导致想玩手机玩半天,看电视就一直看,导致这次的病复发,至今都没有完全被控制住;想发泄,提起任何东西就往地上摔,我的两个手机的屏幕,都被摔裂了。
甚至生气时会打人抓人,我和妈妈的胳膊上身上,经常会留下被抓的痕迹。可就这样,我还是不忍心责怪他,这也就导致孩子越来越被放任。
现在想来,我的补偿心理让自己暴饮暴食到想吐,胃部不适。这是我现在就能看到的结果。可是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会造成的结果,随着孩子的成长才会慢慢凸显,很多是我无法预料的。如果真的到了那时,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也许这才是那句古话的真正含义:爱有时候是伤害。
因此,从收敛感官开始,控制食欲,进而控制内心,将补偿心理从内心驱逐出境,平静地接受生活,平和地面对自己和孩子。
正如第五十五章中所说:
“如果我们满足感官,可能会有短暂的快乐,接着就会非常沮丧。能够掌控所得到的快乐比短暂的喜悦要持久得多,我们都应该练习成为自己的主宰,这才是真的自由、真的胜利。如果我们有了这种控制能力,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寻求平静和喜悦,并和所有的人类共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