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我进入了心理咨询的观摩阶段,时长半年之久,经历了三个个案 。
1、为期8次,每次90分钟的家庭咨询。来访家庭咨询的问题本来是孩子的厌学问题,孩子的生活懒散问题。可是经过老师的梳理,改释、共情式的面质,澄清,最后让来访的家庭从最初的抵触,抗拒,互相打击到最后的问题聚集,互相理解。从而也燃起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强化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最后老师也给来访家庭提供了很多可操性强的步骤:
比如:家庭会议的定期召开;零花钱的合理使用规则;手机、电视的使用规则;家长监督学习的步骤;以及父母间不带情绪的沟通方式。
老师告诉我们最深的几句话是:家庭咨询个案中,看问题容易被问题困住;而看资源容易被资源改变;资源向内找,是在自我造血。家庭治疗一定要建立系统思维,一定要资源取向。
2、时长最长的是精分的个案,为期20次。来访的困惑是因为感情。前十次都是在收集资料,个案概念化,描述,回顾,联系。把所有信息连起来。大胆揣测,小心求证。精分的个案就是对生命的探索,生命的探索是螺旋式上升的,凡是亲密关系有问题的,都是和最早与父母分床有关系。
对于精分的个案,直到第九次还是很模糊, 不知道往下走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时,老师解释说,要让来访看到自己的模式,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用描述——回顾——联系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原生家庭、人际关系,认知以及工作、娱乐——回顾成长史——联系问题模式和成长经历。精神分析的疗愈,需要慢慢的把门打开,需要在感受里面待很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要困死在概念里面。情绪靠体会出来的,看见是疗愈的开始,潜意识意识化;什么叫疗愈?一个很自由、很有力量的人,不会被魔鬼操控。在精分中,一般不说改变,一般是转化,改变,意识层面的动作,转化,潜意识层面的流淌。
3、第三个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个案,有10次的咨询。CBT是框架性很强大的咨询流派,了解主诉、收集资料、介绍CBT工作原理,心理教育、布置家庭作业,到最后的收集反馈,来访的困惑是因为丈夫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粗暴行为让他很烦恼。作为母亲的本能,被迫的进行反弹、心理有冲突所以寻求改变,来访的咨询目标:如何解决她内心的冲突,CBT的咨询目标:增强价值感、能力感、安全感、可爱感。以事实为依据,总结为某种认知模式,
肯定来访者,对来访者同理心,强调这些的目的,强化来访者的正确认知。如果来访者存在错误的认知,怎么办?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来访的正确认知,寻找闪光点。不像精分,扛不住痛苦的探索。所以,积极点要加以肯定。CBT不强调情绪的流淌,而只强调认知的扭转。CBT公式,认知概念化,认知模式(4个核心信念——中间信念——自动思维)
心理咨询观摩课,观的是别人,磨得是自己,从而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模式,让自己活得更通透。未来还长,心师的路上,本着善行、责任、尊重、诚信、公正的伦理守则,坚定的走下去,做一个温暖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