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清清
凌清清 第59篇原创文章01
一位二孩妈妈小丹很苦恼地找到我,诉说她已经快疯掉了。女儿三岁多,刚上幼儿园,小儿子快一岁。现在女儿让她很抓狂。讲道理不听,温和平静地跟她谈话也没用。
比如,吃饭时拿油乎乎的手往脸上,头上,桌子椅子到处抹。比如,拖拉着不愿意洗澡,小丹用尽浑身招式,女儿也至少要拖拉二十分钟才行动。最让她奔溃的是要小丹抱着才愿意睡觉,不然就一直大哭。
我留意到,比起孩子的行为和情绪,我更多地从小丹的描述中读到了她的不良情绪。
“聆听、欣赏、我状况表达”是6Q教育中很重要的处理原则。我提示小丹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我发现她只是从语言层次是明白了我的话,但却没有身体的实感体验。
文 凌清清02
于是,我问小丹:“你现在有什么情绪?能够表达一下吗?”
小丹一口气说了很多。比如,觉得很厌烦现在的生活,心里很多负能量。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大的不听话,小的也顾不了。感觉自己特别无助,疲惫,委屈,难受,愤怒,悲伤……
小丹还告诉我,她在坚持学习亲子课程。每次听完课就正能量满满,但回到家实践,温声细语的说话时,很容易被女儿挑战底线,又被击垮。
看得出来,小丹觉察情绪、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很到位的。所以,我接下来实事求是地表达了对她的欣赏:“你的情绪感知力很好。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热爱家庭,有担当的人。很认真工作的同时,还很愿意为家庭付出。很有行动力,愿意学习并实践。也很会求助于外部资源。这些都是很值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的地方。”
听完我对她的欣赏,小丹眼里好像一下子有了光芒:“嗯嗯,被你这么一说,感觉自己好像有点那么回事。”
然后她开始和我分析,女儿出现现在这些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女儿看到家人喜欢逗弟弟,感觉自己受冷落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过往太溺爱孩子了,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03
其实,我和小丹的沟通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处理的例子。聆听对方的负面情绪,协助她将负面情绪倒出来。再实事求是地欣赏对方的优点,给对方注入正能量。
一般来说,只要这两个步骤卓有成效,对方就很容易恢复理智空间,从而可以自己思考、分析问题、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案。
听描述,的确觉得孩子有点胡搅蛮缠。但其实孩子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不配合的行为,其背后一定隐藏着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这些需求,也许是期望得到家人更多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也许是更多的关注,也许是更多的安全感。特别是家里突然有了弟弟或妹妹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情绪波动。
那么,究竟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呢?这却是需要父母留心观察,不断引导孩子,和孩子充分沟通才可能发现的。
而沟通的诀窍,通过我和小丹的沟通案例,你领悟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