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可一日无此君”|与苏轼共度“今天”241121

“不可一日无此君”|与苏轼共度“今天”241121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4-11-22 14:26 被阅读0次

原创

一、2024年11月21日,周四,甲辰龙年,农历十月廿一

44岁,是日,在开封,供状。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十月廿一。

46岁,是日,在黄冈,撰《饮酒说》。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轼。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十月廿一,时任黄州团练副使。

52岁,是日,在开封,与子由、刘攽等上《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十月廿一,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5岁,是日,在钱塘(浙江杭州),奏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九月廿七,时任杭州知州。

63岁,是日,在宜伦(海南儋州),作《记藷米》。轼。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十月廿一,时任琼州别驾。

二、饮酒说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十月廿一,作于今湖北黄冈

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州酿既少,官酤又恶而贵,遂不免闭户自酝。曲既不佳,手诀亦疏谬,不甜而败,则苦硬不可向口。慨然而叹,知穷人之所为无一成者。然甜酸甘苦,忽然过口,何足追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尔,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元丰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书。

三、记藷米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十月廿一,作于今海南儋州

海南以薯米为粮,几米之十六。今岁薯菜不熟,民未至艰食者,以客舶方至而有米也。然儋人无蓄藏,明年去则饥矣。吾旅泊尤可惧,未知经营所从出。故书坐右,以时图之。

四、记录今日

1、今日读完台湾纪录片导演张钊维的《真实的支点:纪录片导演的行走之旅》,书中对于纪录片的命题、立意和拍摄,提供了很多独特的视角和洞见。

2、今日兴奋事,无非读苏轼《饮酒说》。晚上即打开前不久买的鲜榨米酒,用酒壶温了喝。

苏轼生活的年代,是中国酒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造酒行业发达,酿造技术普及。

酒虽然没有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但在日常生活中普及的程度应该位列第八吧,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几乎事事不离酒。佳节良宵,正是天经地义的饮酒时节。

不用说斗酒百篇的文人,更不用说苏轼还是欧阳修的学生,他老师的名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酒量不大,酒兴不小,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再老实不过。

据统计,苏轼留下的诗词文章总量约2700篇,其中涉及“酒”的内容大约有300多篇,真是“酒分之一”。

苏轼爱酒、知酒、醉酒、酿酒、谈酒、写酒,除了创作出大量以酒为主题及相关内容的诗词作品之外,还写了五六篇酒赋,以及《东坡酒经》等专著。

上述1081年酿的酒,其实是失败的,只是他嘴硬,说你们不喜欢就不喜欢,我管不着。

明年(1082),他的朋友杨世昌陪米芾来黄州看他,五月,杨教苏轼酿蜜酒,才算成功。

之后,苏东坡还及时整理《蜜酒法》,记载这种酒的酿造方法和工艺:“予作蜜格与真一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面二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

后来,在惠州期间,苏轼用生姜、肉桂为辅料酿过桂酒。

再往后,苏轼到海南儋州,还向当地老百姓学习酿酒技术。

另有一则传说,说苏轼还用茶酿过酒,谓之“茶酒”,但我至今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

总之他是真爱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可一日无此君”|与苏轼共度“今天”2411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an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