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教室与户外相结合
以前我们的孩子是放到屋子里,是为了让他们不会风吹日晒,能够安安静静的,学习。
而现在,我想的是是给孩子们走出教室的自由。
我们完全可以走向真实的自然环境或者城市环境里去一边体验一边学习,让所有的感官都能得到满足,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是不同学科可以共同设计
以前我们根据需要分成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但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语数外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其实在小学也可以启动这种多学科交叉设计课程的模式。
比如半天,科学老师与音体美的老师一起给孩子们上课,还可以分成四个小组或四节小课,在同一个户外环境进行体验教学,聆听自然的音律,在自然中自由的歌唱,手绘一株植物或一片云朵,模仿动植物的形态动作,编成有律动的新的舞蹈,甚至有人载歌载舞,有人习作写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角色,这样的学习不是比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的背诵鹅鹅鹅有趣很多,也生动活泼许多。
总体依然以传统教育为主,逐步提高环境教育、自然教育的占比,而多学科交叉合作也能给孩子们师范团队协作的优势!甚至本来4节课的不同学科的内容经过融合和设计,2节课孩子们就完全掌握了。
然后是对教育的一些看法
真正好的社会一定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允许多种教学方式的存在,并尽可能的达到和谐状态。进化出一种高效节能的师生成长模式,未来互助合作,互利共赢的学习体验也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毕竟现在我们成年人在社会上已经明显在这方面感到吃力。
教育想要解决的问题和中医有类似的地方,叫做防患于未然。当我们看到一些世界性难题的时候,我们期待当代的青年人能够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可能是几代人造成的问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改善或者彻底解决。
而教育就是将世界上的难题变成一种观念或者模型化成游戏,让孩子们去体验,播种解决问题的种子。经过十几年的大脑孵化和演练,在万千众生中就会孕育出一批致力于解决问题或者为问题的解决铺路的新青年。而我们常常担心的一些问题其实也正是未来的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生存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全球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世界和平问题、百姓安居乐业问题、医疗……
早早地埋下问题的种子,暗示他们要解决的困难,没有人知道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但我们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就是我们给子孙防患于未然的人生游戏正是开场前的训练营。(教育就是不让你落地成盒,尽可能活到最后)
毕业典礼与开学典礼一样重要,都是一场新的游戏即将开启!
你准备好了吗?
狮山广场的校花-大金鸡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