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江有南北而无东西,况豫省辖地,并在江南,西何以称焉?考六朝以前,其称江西者,并在秦郡〔今六合〕、历阳〔今和州〕、庐江〔今庐州〕之境。盖大江自历阳斜北下京口,故有东西之名。《魏武帝纪》:“进军屯江西。”《吴主传》:“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桓伊传》:“进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事。”昔之所谓江西,今之所谓江北也。故晋《地理志》以“庐江、九江自合淝以北,至寿春,皆谓之江西。”今则以饶、洪、吉诸州为江西,是因唐贞观十年分天下为十道,其八曰江南道。开元二十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而江南为东西二道,江南东道理苏州,江南西道理洪州,后人省文,但称江东、江西耳,亦犹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今但称广东、广西也。
〔试注〕
1、〔按〕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文中言及秦郡〔今六合〕六朝以前称江西,不解,六合离江甚远且在江北。
2、蕲春:qí。湖北省黄冈市下辖县级市。
3、桓伊:东晋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境内)人。字叔夏,小字野王。善吹笛。淝水之战立有大功。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应和宰相谢安合作。又曾在青溪河边应王徽之要求,奏笛曲《三调》,奏毕即离去。明代《神奇秘谱》所载琴曲《梅花三弄》,据说即根据此笛曲改编而成。
4、饶、洪、吉诸州:约是今上饶、南昌、吉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