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四

作者: 飞鸿雪舞 | 来源:发表于2021-05-20 03:20 被阅读0次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二 重神轾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①、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诚斋说:“从古至今,天资愚笨的人,都喜欢探讨诗歌的格调,却不明白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格调本身就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轻易描绘出来;而风趣却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不能办到。”我深爱这句话。要知道有了性情便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在性情之外出现。《三百篇》中有近半是由劳动之人和思念丈夫的妇人的坦率直言构成的。谁又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如今谈格调的人,能够超出这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期的歌谣,不同于《三百篇》;《国风》的格调与《雅》、《颂》又有不同。难道格调可以用来规矩来制约吗?许浑说过:“吟诗就如同修成仙骨,骨子里如果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由此可见,诗歌最宝贵的地方在于风骨,而不在于格调。

笔记

袁枚先生在这里说,诗在骨不在格也。

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歌最宝贵的地方在于风骨,而不在于格调。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

唐代诗人许浑两首最著名的律诗:一、《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注释】

①皋(gāo):夏朝君主姒皋年间。

相关文章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四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二 重神轾格 【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十二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一〇 尹公作诗 【原文】尹文端公总督江南,年才三十,人呼“小尹”。海宁诗人杨守知,字次也,...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五十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四十八、讽显者之诗 【原文】有人哭一显者云:“堂深人不知何病,身贵医争试一方。”说尽贵人患...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十八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一十六、赵孟斥子 [原文]《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伯有赋《鹑奔》。赵孟斥之曰...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三十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二十八、无需舍已为人 [原文]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少陵复...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五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三 门户之规 [原文]: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六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四、引用他言 【原文】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十六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一十四、切勿抄袭 [原文]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十七

    卷一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一十五、关于乐府 [原文]“乐府”二字,是官监之名,见霍光、张放两传。其《君马黄》、《临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学习笔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ua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