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阅读了一本小说,名字是《妈妈离婚记》,引发了我关于生活的一些思考。
在书中,平日里琴瑟和谐的父母突然打电话告诉正在读大三的女儿他们要离婚的消息,由此展开了对父母二十多年来婚姻生活里的种种探讨。
匹配的爱情观
“妈妈”在这场离婚战中似乎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她的诉求听来很不平常,但又让人哑口无言,只是因为丈夫多年来对她感情上的“忽视”,她忍耐了二十多年,终于决定不再迁就,“我这辈子过了一大半了,实在想为自己做件事。”
“爸爸”被“妈妈”宠成了小孩子,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心智幼稚,固执又较真;但是他不乱搞男女关系,并无不良嗜好,一心扑在家庭,在别人眼里似乎又是个可靠的人。
两个人平淡的生活在某一天突然被打碎,“妈妈”决定离开“爸爸”,独自生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时间。她逐渐在独居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变得生动起来。爸爸却邋里邋遢,仍旧自负。
时间能够消磨一切深刻的情绪,当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妈妈”携手儒雅的毛叔叔迈进婚姻殿堂,“爸爸”痛定思痛,接受现实后独自生活,几位中年人重又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后半生。但故事的结尾,“妈妈”被“爸爸”的一碟录影带打动,最终还是回了头。
其实读到这里,我总有些失落,这种感觉就像是,似乎我读这本书完全是为了见证一个中年女性努力挣脱束缚,开启人生新篇章,但她还是屈从给了放不下的曾经。
你可能会想,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它本身就是踌躇、矛盾又迷惑的。可正是因为太多这般的不果决,才让人们习以为常,碌碌无为。作为一名读者,我更愿意看到铺就而成的新生活。
婚姻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个港湾,一个归宿,还是一座牢笼,一段桎梏?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对婚姻产生不同的见解。对于未曾走入婚姻的人来说,情绪更多是激烈而单一的,或者憧憬,或者敬而远之。上一辈人的婚姻观念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比较大的作用,结婚生子赚钱养家仿佛是一种很传统的仪式,每个人都不得不走上这条轨道。
那么在这条轨道上踽踽独行的人,当他们完成了所有的按部就班,突然在某一天清晨的阳光中产生出无限希冀,决定摆脱这种疲劳的感情世界,为自己而活的时候,他们面临着更多的质疑和指责。
为自己而活的勇气
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想吗?你敢为自己去拼吗?
我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今年自己也不过二十三岁。我所经历的也不过是义务教育加上高等教育,可是我有点不清楚现在的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前我是明白的,小学六年级时,我在课堂上举起手对老师说,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当时我的作文写得漂亮极了,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初二那年我捧着棒冰对身边的同学羞涩地说我想考清华大学,因为我当时的成绩次次第一,十分耀眼。高三那年在宿舍的上铺,我蹭蹭枕头对舍友说我以后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因为当时的我享受忙忙碌碌的日子,并深以为傲。
渐渐地,那些心动全都消失了。
我上了普通的大学,过着规规矩矩的生活,考研时不敢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相对比较稳妥的院校。有一天,我刷着抖音,看到了考研英语辅导老师刘晓艳的一条视频,她讲了一个她教过最优秀的学生的故事,当周围的人都认为考研是一场漫长的苦修,只有毫无选择的人才会被逼踏上征程,但是那位优秀的学生顶着一身光环走上这条路,只是因为热爱,因为梦想。
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绝对地限制你,因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一无二构成了社会的丰富多彩。社会包罗万象,不会因为一点特殊而否认你存在的合理性。
那一刻我仿佛豁然开朗,但是却更加失落,我发现自己的梦想永远脆弱不堪一击,我并不明确为了这个目标我所要做的付出意味着什么,也早已失去汹涌热切的冲动。
写在最后
我理想当中的舒适爱情应当是这样的,吃饭喝酒的可以是同学,聊天玩闹的可以是朋友,烦心时听我抱怨的可以是闺蜜,但是听我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委委屈屈的一定是你。在我的心目中,伴侣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相互陪伴,承接着我所有的任性、粗糙和自私,一边陪我幼稚,一边伴我成长。
我理想当中的追梦时刻应当是这样的,因为热爱,所以会冲动,因为能够坚持,所以逐渐沉淀,最终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希望我们能够永远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