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重点分享一下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懂心理学的人,更懂世界。
1.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像不像破罐子破摔[心碎]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地也丢,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
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就会自暴自弃任由坏到底。任何坏事,若最初没及时阻拦,形成风气后就难改了。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心碎]
发现问题要趁早,及时解决。
2.鸟笼效应
当你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一定会做出以下两个选择之一:
一是把鸟笼扔掉,二是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效应。
原因在于,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
当你回答:我从没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你这鸟笼干嘛用?
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在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操控的情况,正是鸟笼效应的体现。人们常常为了凑单买的衣服或物品,却需要再花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想到每次买书凑单,买衣服凑套的我。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某日凌晨3点,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住户又亮起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再次出现将其杀死在楼梯上。整个过程中,每次呼救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却无一人施救及报警。
事件引起纽约社会轰动,引起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思考,把这种众多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大量的实验调查发现: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
当只有一人能提供帮助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若有许多人在场,帮助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心碎]。
4.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 - 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第一阶段是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试验了其他因素,均看不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却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精神方面的变化。参与试验的人因受到各方关注,觉得自己是工厂的重要部分,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说明,当人受到公众关注或注视时,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时,学习等效率就会提升。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赞赏的人,会更不断地进步。
5.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效应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实验表明,训练狗可越过屏障来逃避实验者的电击。若狗曾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中断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即使之后有机会逃离电击,也变得无力逃离。
并且还表现出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这是由于它们在实验中受到无助感侵袭。认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终止电击,狗会意识自己无法改变外界控制而感到无助[心碎]
这个就像是一个人一直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很多得不到正向反馈的时候,就不敢去尝试任何事情了[凋谢]。
[爱心]人若遇到习得性无助,会发展成深度绝望和悲哀。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开阔眼光,客观看待真正决定事情的因素,避免陷入绝望。也认识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勿用经验限制自己。
今天先给大家分享五个,明天接着,这些心理学的效应咱们也可以应用在生活之中,多多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