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记得,小时候正月十五才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从正月十四开始,全县各乡镇选派最有代表意义的文艺演出节目,包括“扛装”(就是大人将自己家化好妆身穿戏服的小孩固定在一丈多高的铁架上吊在空中。)“高跷”、“二鬼摔跤”、划旱船、秧歌队、锣鼓队、八音会等等数十种各具特色的项目,县城几十家机关单位还有商贸企业,按照各个大口依次排列,或彩车、或旗队在县城唯一的那条大街上(以城西的大礼堂为起点到三角地广场为集结地)进行浩浩荡荡的汇报表演。
嗬!那个热闹啊,说句万人空巷毫不过分。大街上两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手臂上带着红袖章的公安民兵都每隔十几步一个,往来维持秩序……
那些年的元宵晚上,早早吃过自己家做的元宵,我们十几个玩伴迫不及待穿着新衣服跑到县城最繁华的三角地广场,一边观看满街的花灯(家家户户都要裱一盏的,然后还要评奖),一边拿甩炮使劲在地上甩响,偶尔还有几个“促狭鬼”将炮偷偷扔进女孩子或者小媳妇的队列,看她们吓得小脸发白,尖声叫嚷,然后才哄笑着跑远……
八点整,“烟火晚会”准点开始,五彩缤纷的烟花不断地在天空炸响,喷射出各种美丽的花型,将天空妆点的五颜六色,说不出的惊艳动人。烟花放完,我们便兴致勃勃满街跑来跑去,去看来自各乡镇的“八音会”比拼绝技,不时给赢家送上一阵尖叫和鼓掌……直到半夜三更,才余兴未尽地返回各自的家。
元宵节上午,是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共同举办的灯谜大赛。我总是第一个就跑到文化馆大院,等待“灯谜大赛”开始。猜对一个灯谜就是一个礼品,或者铅笔、圆珠笔,或者笔记本,最少也能奖个橡皮,每年我都要赢一大堆礼品,还有一年参加元宵节作文比赛,我夺得了一等奖,获得了证书和一套《中华大字典》和《成语词典》。
流年似水,弹指间物是人非,除了不曾饶人的年岁,当时那种热闹氛围和美好感觉却荡然无存,徒留一声奈何!奈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