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宋江,从来都把宋江看做一个豪爽大义的好汉,电视剧是如此,小说也是如此。现在再看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之时,看到前边,金圣叹在宋江一出场就给了他天下第一奸人的名号,语意大是轻蔑,我对此就很是不以为然。总觉得金圣叹对宋江有苛刻之意,而且阴谋论太盛,金圣叹看宋江是做什么都是错,就没有一项行为是正常的。我觉得在金圣叹眼中只怕是宋江随便说句话都会让其分析出两三阴谋出来。这个观点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改变。但随着读书的深入,尤其是金圣叹的精细入微的点评,宋江的形象还是逐渐产生了扭转,尤其是攻打曾头市这一回,金圣叹对于宋江言语的批点,实在让我叹为观止。依我这等批点能力是绝不能做出这般点评,前人评点能力令后生叹服。宋江的形象也最终定为奸人形象。但我还是对金圣叹的前边点评颇有微词,我还是觉得金圣叹阴谋论太盛。宋江确实是奸雄一名,但也不能就把宋江的所有的行为归为阴谋。“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这首在浔阳楼头题的诗,应该能较大程度的概括宋江这个人物。我下面就仅从这首诗分析人物。
首先是“自幼曾攻经史”这句话,虽然宋江并没有在文化昌盛的北宋王朝取得科举上的成功,而且也只是做了押司这个小吏,在水浒传中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有文化的样子,但是我却认为他的这句话并不是自我的夸耀,相反却是真实的记录。中国的历史翻开来永远都只是帝王将相史,而帝王将相史中最不缺的就是阴谋诡计和各种历史人物成功事迹了。读书人读经史可能读的是里面的故事,即使读到权谋也只是作为了解之用,并不会在实践中实施。而宋江读经史可能是一点别的东西都没学到,但权谋之术可算是学的充分。
第二句“长成亦有权谋”就是对宋江性格最为完整的概括。宋江的一生都是权谋组成的一生。虽然我并不赞同金圣叹把宋江的所有行为都归为阴谋论,但不得不认同宋江的行为都包含着权谋这一因素。宋江一生的志愿是希望能获得高官厚禄,光耀门楣。他也是招安最坚定的支持者。一生都想在朝廷获得个官位。但在文制无比昌盛的北宋时期,宋江读书不成,人又长得极其不堪,自然无望获得官职。那怎么办?我推测,宋江从历史书中得到如果正路走不通,那么从草莽英雄中起身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毕竟中国也有许多草莽英雄的。而草莽英雄如何获得朝廷重用,那么自然要有影响力。那么怎么获得影响力,从历史中就自然可以得到金银开路,义气为先。于是宋江也这般做,后果就是江湖人物一看到宋江全都是纳头便拜,活生生闯出一个及时雨的名号来。我猜想,宋江最开始应该是没准备上梁山的,不然前面有那么多机会上梁山都没上?为什么?我猜想,如果上了梁山,哪怕是招安,也一辈子得背个匪贼的名号,对于以后的官路发展十分不利。但经过诸般挫折之后,最终也不得不上了梁山。而他登上梁山之后的行为,就是争权史的行为,金圣叹对此的点评已是细致入微,在这里也就没必要一一复述。
而最后两句“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就可以联系起来一起分析了。这两句诗歌说的自然是宋江要忍受现在不利的形式,只等以后形式有利之后便如猛虎下山一般。只是宋江自比猛虎,这可不像是一个口口声声义气为先的及时雨说的话。这就足以证明宋江有着绝大的抱负和野心,为了这抱负和野心也不惮于作出一些猛虎扑食之事。而晁盖之死虽然不是死于他手,但却也是因他而起。所以为了自己的权力。宋江也不惮于作出嗜杀之举。
总之,宋江作为水浒传中一个极度复杂的人物形象,在整部水浒中人物多呈单质人物性格之时,写宋江尽量还用曲笔来写。这种写法和这种人物实在值得进行更多的研究。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对于宋江这个人物,如果仅仅是只看水浒传名著,学生对这个人物是决然不可能有这个全面的认识,而会变成和我一样或者和大多数初中阅读名著对于宋江的人物解读一样,把宋江看成一个豪爽大方,忠厚仗义的人。所以学生必须涉及到金圣叹的评点。所以要让学生借助金圣叹的评点来全面的了解人物,这样才可能讨论宋江的人物形象。所以第一要务是借助金圣叹评点本进行比较阅读。
第一课时
归纳宋江的人生历程,把宋江的人生重大事件都进行一一的梳理,并概括宋江在这些事件中所呈现的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在没有接触金圣叹评点本是,你如何看待宋江呢?在接触金圣叹的评点本后,你认同金圣叹对于宋江的评价吗?为什么?
你是如何看待宋江这个人物的?
�%���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