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断断续续也读了几次,对于杨志的印象却总不深刻。金圣叹对他的评价也相当简略“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为什么说杨志是上上人物?为什么说“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旧家子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且来看看他的出场: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著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著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著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这里主要写了杨志的衣着外貌,特别写出脸上的那一搭青记,这也是他为什么绰号青面兽的原因。青记也可以称为“痣”,这“痣”长在脸上,古人认为是败象的,也就是通常说的面相不好,虽然面相不好,可是武功奇高,接下来与林冲的一番斗武,显得非常精彩: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把两位“武林高手”写得相当艺术化,残雪寒冰成了他们斗武的背景,也显示出他们斗武处处充满凶险,这种杀气比冰雪还寒,一不留神就有性命危险,可是我们读之竟然忘记了凶险,而陶醉于刀光剑影之中,欣赏着双方的厮杀,流连忘返。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生死搏斗的方式,读者也放佛置身其间,杀气与豪情从心底涌出,你我变成了林冲与杨志的一方。不仅读者,小说中的王伦、杜迁等也看得醉了,哪个英雄豪杰不喜“神出鬼没”的武功,顿生英雄相惜之感,“这个是俺的兄弟豹子头林冲,青面汉,却是谁?愿通姓名。”原来不想让林冲入伙的王伦,此时却认林冲是“俺的兄弟”,可见好的武功确实能让人在江湖上折服,心生佩服不能自禁,而且忘记了本来是来打劫青面汉的,让对手和敌人欣赏自己的武功,可见杨志的武术造诣却有不同凡响之处。他对自己的出身和武功也是充满自信的: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意思是说自己的祖上也曾相当显耀,后来家道中落了,可是毕竟是名门之后,还凭着自己的本事真刀真枪打出来,应过武举,是真有本事的人。至于这个“殿司制使官”,查了一下百度:殿帅府制使,宋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可理解是殿帅府派出办理公务的官员。官职虽然挺小,好歹也是“国家级公务员”,一旦到边疆建立战功,将来前途无量,可能封侯拜将。虽然失陷花石纲丢官,可是一有机会花一些银子请亲戚朋友疏通一下,还是很有可能重新获得编制,成为体面的国家干部,为体制干活,成为体制的守护者,衣食无忧甚至可能成为将军,这种情况下,拒绝王伦落草入伙也是非常正常的。
可惜,我们接下来发现,杨志此路不通,花钱打点了关系,可是遇到了高俅高太尉,一句“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送礼打点”可谓官场之规矩,我们不能说杨志如何如何,可是杨志失陷花石纲确实也是有问题的,问题不是失不失陷的问题,问题是失陷了之后杨志不是选择向上级承认失陷,而是逃走。人性中都有贪生恶死,这是人之常情常性,杨志逃了,而不是用于承认自己的责任,不逃是有可能人头落地,可是逃了,道德品性总觉得不好,不敢承当,没有大原则,这样的人当国家干部,这样的国家肯定没法直起来。高俅的做法好像非常公正,关键是高俅做事不是凭原则,而是看亲疏看关系,他本身就是“乱自上出”的典型代表,上梁不正下梁如何不歪?“国防部长”就是这个一个欺上瞒下的人,下面能好到哪里去?这个世界不是个“清平”世界,乾坤已经不朗朗了。什么是“花石纲”?什么是“生辰纲”?花石纲是皇帝采集天下的珠宝玉石为自己享乐,以公谋私,生辰纲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钱财珠宝哪里来的?还不是收刮民脂民膏,损民利己,还用国家的军队护送个人的生日礼物,可见这个世界已经腐败到了何种地步?天罡地煞,看似乱自下出,实则乱自上出,如此世道,豪杰英雄出路在何方?
乱自上出,超纲败坏。我们不能苛责杨志,可是杨志本身确实有问题。杨志闷闷不已,只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烦恼了一回。你看,杨志丝毫没有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把自己的不幸全部推到高太尉身上,高俅毒害刻薄这基本上毫无争议,可是他自己难道没有问题吗?我们自己也一样,一旦出了问题,总是把责任推到外面的事和人身上,比如说体制如何如何,可是须知我们自己就是体制的一部分,我们就是体制,找外因也要找找内因。杨志的“志向”在上面这段话里是非常明显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这可以说是古代多少有武功的人的梦想,杨志如此,林冲也如此!杨志的“志”或许确实很难显扬,一是这不是一个可以“扬志”的时代,二是扬志本身为人处事有些问题。杨令公之后,家道早就中落,家族的光辉已经非常暗淡,只不过不敢面对罢了,这是一个虚化的家世背景,如今是不大可能显耀了。我们先不说这个时代如何如何,看看杨志自身。比如误杀泼皮牛二,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用拳脚好好教训一下是否可以免除后面的许多问题?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手下士兵明显缺少沟通,只是一味苦打众军,铁的纪律要辅之以必要的怀柔,所谓刚柔相济,否则心生怨恨,事情肯定办不成,高明的军官要让手下心服口服,可是杨志不仅没有让手下心服,甚至口服也做不到。可见他与人沟通处事有些问题,没有领导艺术,缺乏将领的肚量和远见,队伍人心散了,就不好带了。后来自己也吃酒,中了吴用的计,还是缺乏远见卓识,虽然武功高强,可是事实证明不是一个将军的料。
杨志人生中最得意的场景就是“东郭斗武”,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我们读杨志部分最精彩的地方。
两马相交,二般兵器并举。索超忿怒,轮手中大斧,拍马来战杨志;杨志逞威,捻手中神枪来迎索超。两个在教场中间,将台前面。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膊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
两边街道,扶老携幼,都看了欢喜。梁中书在马上问道:“你那百姓欢喜为何?”众老人都跪了禀道:“老汉等生在北京,长在大名,从不曾见今日这等两个好汉将军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如何不欢喜!”梁中书在马上听了大喜。
这两段文字可谓写出了杨志与索超武功的精髓,读之让人惊心动魄,难以忘怀。英雄豪杰当如此,有宋一代,就是缺乏这种气势,文强武弱,边庭战事,盛少输多,让人浮想起多少豪情壮志。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幽州即北京大名府以北,在辽人的铁骑统治之下,沦为异族的土地。男儿当立志沙场,而不是内斗收刮民脂,这是多大的讽刺啊!
青面兽杨志的志向,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以及生不逢时,注定是实现不了的,扬志谈何容易啊?征讨方腊时,杨志刚刚渡过长江,便因患病被寄留在丹徒县,未能继续随军征战。后病逝,葬于丹徒县山园,追封忠武郎。招安之后,原本可以一展宏图,可惜命不由人,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征讨方腊未果,病死在途中,这是一个带有宿命的结局,铁马冰河成了遥远的回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