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来询者是我长期教练的客户,目前刚入职一家新的公司,在培训期。
本次沟通中提到诉求,是获得向上管理的实施过程标准:比如用什么样的频次,沟通什么样的内容等
咨询中的对话,片段:
咨询师:为什么想要梳理出这个实施标准?
来询者:我知道向上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当需要去行动的时候,我内心就会抵触,纠结,纠结一番后干脆放弃,放弃后又自责,觉得自己应该行动。
咨询师:嗯,觉得需要去行动,又没有付诸行动,这给你带来纠结和自责,是这样吗?
来询者:对,就是这样。
咨询师:那然后呢,这样情况对你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来询者:就是陷入一个死循环,知道应该去做,就是不能采取行动,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越控制不住,越觉得自己不好,没行动力。
咨询师:嗯,了解了,那我们先来看看你刚才说的”我知道向上管理非常重要“,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来询者:在和职场前辈们请教的时候,听到他们说到过,也在我们过往咨询沟通中,听到你提到过。……(省略细节描述)
咨询师:嗯,是这样啊。听上去是职场前辈们,以及作为你的咨询师我,都有这样的观点-“向上管理非常重要。”那你呢?你的观点是什么?
来询者:我也觉得很重要。
咨询师:为什么重要呢?
来询者沉默大约十几秒说:这个具体没有想过。就是长远来看,肯定重要,要职业发展的好,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肯定是加分项。
咨询师:我听上去的感受是:向上管理对那位职场前辈很重要,对咨询师很重要,但是对你,似乎是听说很重要,如果现在好好打下基础,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间,就会对你的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来询者:是这样的。
(澄清未来 职业发展好的具体目标,来询者表示是模糊的;澄清向上管理做好的标准,也是模糊的)
咨询师:那现阶段,假如向上管理做好了,你会获得什么收益呢?如果做不好,对你会有什么损害呢?也就是我们说促使人们行动有两个因素:趋利 避害。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最好了你有什么利益,做不好有什么损害。
来询者:趋利避害,这个好,目前好像影响没有这么大……(描述目前阶段的情况,略)
咨询师:嗯,了解了,那我们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你从外部获得了一个观点“向上管理非常重要”,于是你把这个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想采取行动,而你内心里也知道做好或者不做这件事情,对你未来半年内的影响不大,这样内外不一致导致你的抵触和纠结,抵触和纠结导致不行动,这时候你产生了对自己的一个评价:自己是一个纠结的,没有行动力的人,是一个不好的人。所以想通过探讨“向上管理的过程标准化”来促进行动,是这这样吗?
来询者:是的,就是这样。
咨询师:那现在来看,假设我们制定出“向上管理的过程标准化”,对问题的解决有多大帮助?
来询者在那头笑着说:就算制定出来,我估计还是内心抵触,不会行动。
咨询师:嗯,为什么会有“还是内心抵触,不会行动”的结论。
来询者:刚才我记下了这些内容:别人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内外不一致,趋利避害,还有职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方向,对向上管理的不同要求,挺触动我的。
咨询师:能具体说说吗?
来询者:我还没弄清楚“向上管理”为什么对我重要,或者说现阶段对我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就一头陷入要做好向上管理,幸好没行动。没有清晰的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没有想要沟通的内容,更谈不上沟通的频次和方式了,盲目的为了沟通去沟通,为了向上管理而去行动,反而适得其反。现阶段我的目标和重心是……,在和领导的关系和向上管理的目标,能留下“胜任本岗位”就可以了,而这些通过日常工作做好,业绩达标,工作汇报按时完成,团队活动积极参与,就够了。
……
咨询后记: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对问题的看法才是问题所在。
我们可能会无意识的拿一套好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不好。而当一个人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人会无意识的紧张,这样问题和人缠绕在一起,对问题解决产生更多障碍。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才是禁锢了我们去解决问题, 去突破问题的的问题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