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七日谈》: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文学七日谈》: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作者: 幸运的杰杰 | 来源:发表于2022-12-10 09:58 被阅读0次

《文学七日谈》: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网上有人问:历史对文学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位网友回答,历史背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并且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也就是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反映,是和时代相关联的。

这本《文学七日谈》就是谈论的文学作品,这本书是由复旦大学的梁永安老师和青年普通读者刘盟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七部文学作品进行的畅谈。

这七部文学作品分别是《堂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印度之行》和《黑暗的心》,梁老师和刘盟赟用了七日,也就是每天谈论一部文学作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的一次有趣的谈论。

读完《文学七日谈》更加理解了网友这句话,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所生活的历史背景有关联的。

1、《堂吉诃德》一个时代的产物

堂吉诃德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他神志不清、疯狂而可笑,但他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和对爱情的忠贞。桑丘本来是要追随他的,但是后来对他失望了,就离开了他,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很同情弱小者和被压迫者。

从《堂吉诃德》这本书中的很多章节,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渴望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

这一点正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堂吉诃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这样的结局让我们看到游侠骑士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作者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也是基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他所要表达的思想。

2、《傲慢与偏见》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了

简·奥斯丁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他父亲开办寄宿学堂,并且那时候她无法出去做女工、女仆,所以她只能呆在家里,所以她有时间阅读、写作。并且因为生活的环境,使她特别适合写家庭故事。

《傲慢与偏见》里班内特一家有五个女儿,班内特夫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成功地把女儿嫁出去。其实这也和作者简·奥斯丁的家庭很相似,简·奥斯丁生在一个大家庭里面,除了一个生下来不久就夭折的女婴外,她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

那时候的女性都和简·奥斯丁一样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写作,所以女性开始写小说的时代就兴起了。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文学这种艺术也是来自于生活。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产生的文学也是不同的。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每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反映这一时代的社会特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作者的思想和个人经历、还有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有关联的。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既然文学离不开人”和“社会大背景”如果读者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难免会曲解文学作品的思想。

所以要想更好的理解这七部文学作品可以读一下这本《文学七日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七日谈》: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gt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