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春秋时期很没有存在感。
春秋时期【秦国】君主世系西周末年,宗周混乱,秦襄公因治乱有功,被册封为诸侯,名义上获得了岐山以西的土地。到他儿子秦文公即位后,大力讨伐西戎,终于收聚周朝遗民,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
文公晚年,太子去世,赐谥号为竫公,后传位给年仅十岁的宁公。宁公在位十二年,去世后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内乱。
先是,有大夫废弃太子而立出子即位。
六年后,又有大夫杀出子,改立原太子为武公。
武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后太子白年幼未能即位,其弟德公接任。
德公33岁即位,在位仅两年,去世后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
先是,长子宣公即位,十二年后去世,留下9个儿子,但君位却由其弟成公接替。
四年后成公去世,留下7个儿子,而君位则由其弟穆公接任。
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没人能说得清楚。
秦穆公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任用贤人,开疆拓土,功勋卓著。
向东,借晋国内乱的机会,屡次以扶立晋君作为筹码,赚取了大量利益。尤其是韩原之战俘虏晋惠公,换取了崤山函谷关一线诸多城池。
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大大拓展了秦国的疆域。为秦国崛起打下了扎实基础。
但另一方面,由于晚年急功近利,触动了晋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与晋国爆发了全面冲突。秦穆公为压服晋国,拼命压榨百姓财富,屡次举兵向东攻略,透支了秦国的国力。死后又以贤人殉葬,斩断了尚贤之风。再加上后来晋国采取了全面封堵政策,致使秦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雄风。
尽管此后秦国采取了一边倒政策,始终坚持站在楚国一边与晋国对抗,但始终胜少败多,终春秋一世都无法发挥影响力。
在史料记载极其丰富的春秋中后期,继任的历代秦国君主都毫无存在感,仅有的几次出场,几乎都是被晋国压着打。唯一的高光时刻,恐怕也就是帮助楚国复国这一件事了。
战国初年,受封建制危机影响,秦国也出现了大夫专权的现象,并因此爆发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系列内乱。也即【四代乱政】:
先是厉共公去世,儿子躁公继位。十四年后,躁公去世,弟弟怀公继位。怀公在位仅四年,就在大夫的围攻下自杀,国人立其孙灵公即位。
灵公十三年去世,其叔父简公抢夺君位,太子流亡国外。
简公十六年去世,儿子后惠公继位。
后惠公十三年去世,年仅两岁的儿子出子即位。第二年,庶长菌改迎立灵公太子回国,是为秦献公。出子和他的母亲被杀害,尸体沉入深渊。
秦献公回国后,大力推行改革,秦国国势稍稍振作,君位传承也回归了正轨。秦厉共公去世之后的60年内乱至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