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来读书》
读一本书No.2:《万历十五年》

读一本书No.2:《万历十五年》

作者: 田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0-11-29 22:02 被阅读0次

    人世间很多残酷的事都用道德的名义去施行,也是中外古今一律。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四海升平,平平淡淡,而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这是一本介于学术和商业的书籍。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军事 以及当世的思想的历史著作。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改变了人们历史观念的书,它的大历史观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一共七个章节,只写了一年——万历十五年,写了几个人,写了几件事,正如该书作者黄仁宇所言: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但就是在这些平淡无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后,导致了一个不平凡的大帝国的灭亡,你仿佛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后感觉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支撑着它,使你认清一个历史的必然性,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决定在崇祯,也不是决定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而是决定在万历十五年。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这本书主要讲了受制于他人事事不能自己做主的万历皇帝,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深谙为臣之道处事圆滑的首辅申时行,孤独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古怪的模范官吏海瑞,还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是将军还是知识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终在相互制衡冲突中彼此消耗,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用黄仁宇的话来说,他们或是身败,或是名裂,没有一个能够功德圆满。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症结已经开始慢慢积累,直至无可逆转。 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平淡的一年,如同管中窥豹一样,看看那一年表面一派太平的大明朝,为何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和灭亡。万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示。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我们先从大明朝的总裁万历皇帝说起吧!万历是一个可悲的皇帝,他是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处置国事的权威性象征,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历史上很多皇帝年轻的时候,一腔热血,有着天下兴邦的梦想,万历也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年轻时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显然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他三四时就能够就开始读书,稍大一点后便通读各种圣贤经传,在他的少年时代,小皇帝是很想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的,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

        万历在治国方面,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出了问题,天天开会,希望能议出个什么好办法出来。他省吃俭用,节俭到你会怀疑他不是一个坐拥四海的皇帝。平播战役,十几万明军远道而来,打了几个月,国库一共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打完万历三大征,所谓穷兵黩武,所谓亡国前兆,直到万历死,国库居然挺充裕,准确的说,是存银千万两,相当于明朝五年的农税收入。这就是厚积薄发,收支有度。不得不说万历真是个省钱的天才。

        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最让人诟病的就是30多年不上朝,这个就得另当别论了,你可以说万历皇帝懒,但你要说他不办事,办事不靠谱,那就错了。万历30多年不上朝,但是朝廷的一举一动他比谁都清楚,而且大明朝的权力重心他还是牢牢抓在手里的。这期间国家正常运转,没有出现大纰漏,你不得不佩服万历的政治手段。至于他为什么30多年不上朝,我个人认为应该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吧!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万历的逃避,他想做的事情一件没做成,不想做的事情却得天天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的也仅仅是不做不想做的事,想做的依然做不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决定的,文人集团过于势大,程朱理学深入人心,那个时候什么最大,不是皇帝,是礼法是制度,任何人都逾越不得。他逃避的东西太多了,后面在他的几位大臣身上还会讲到。从这方面说,万历当皇帝其实挺失败的。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张居正有多优秀自不待言,他是整个大明朝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在他担任首辅的期间,整个国家的走势是明显向上的。对皇帝而言,他是老师,也更像父亲,皇帝对他是敬重。他对皇帝,也是要求严格,张居正一直教导皇帝要勤俭治国,一切都不可铺张浪费,正是在张居正的悉心教导下,万历皇帝接手这个国家的前十年,内无忧外无患,堪称做得完美。

        同样身居高位的张居正,他手中极大的权力,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大刀阔斧改革,他颁布新政,力图改变文官集团的腐朽之气,同时整顿经济,强化边防军事力量,真正是做到了富国强兵,给这个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实现了“万历中兴”。对此,皇帝很高兴,也很感激这位老师。然而,正是这样的信任和尊敬,影响了万历皇帝后来的人生。张居正去世后,曾在张居正手下利益受损的各种官僚,就开始了对张居正的清算。他们翻出各种对张居正的指控和罪证,虽然万历皇帝一开始并不相信,但是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实锤敲出来,不由得他不信了,那一刻,万历皇帝的世界观崩塌了,曾经这个自己视若圣人的老师,这个教育自己要勤俭治国的如父亲一般的人,竟然背着自己做了这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因此他愤怒地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

        很快,让深受打击的皇帝感到更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即便自己已经大权独揽,但还是无所按自己的想法来办事,那些文官集团不断以劝谏的名义和道德来批评他,自己虽贵为皇帝,但是根本无法抗衡眼前这个文官集团。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思想,是一种巨大和沉重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是明朝立国的根基,除非他想当亡国之君,否则就不能反抗。当他发现自己居然连立太子的事情也做不了主,必须按照文官集团的要求时,他终于选择了一种对抗方式:从此之后一直躲在深宫之中不上朝,这种对抗持续到了他生命的尽头。这位心灰意冷的皇帝,虽然保持了政权的稳定,但数十年不上朝不见大臣的对抗方式,无疑给这个国家造成了深深的损害。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张居正的下场,接任他首辅位置的大学士申时行都看在眼里。申时行也是皇帝的老师,而且是给他教课时间最久的一个。申时行不像张居正那般锋芒毕露一手遮天,他懂得进退和为人为官之道的,他就像一个和事佬一样,因为他深刻的知道自己能力比不上张居正,而且皇帝也不会给予他像张居正那么大的信任。同时他也知道,文官集团的平衡问题,是关乎这个国家能否继续走下去的核心问题。所以申时行既不愿意得罪皇帝,也不愿意在朝臣这边失去人心,正是抱着这种妥协、左右逢源的心态,让他成为了一个润滑油一样的人物。申时行在各种利害关系上成为了墙头草。

        这个墙头草最终也没有落得太好的下场,文官集团攻击他随风倒的做派,说他是个卖友误君的小人,最终申时行不得不选择辞职回家。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从张居正和申时行的身上,我们已经大体上看出了万历年间国家的主要矛盾,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和文官集团内部的利益纷争,以及文官集团推崇的道德观念来取代治国上的弊端。

        海瑞是一个刺头,但他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又是敢于挑战规则的人。海瑞最出名的,就是那封敢对嘉靖皇帝口无遮拦的奏章和带棺材上殿的举动。海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道德观念主义者和极端的人,他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孔孟圣经,却从头到尾是一个被文官集团当枪使的人,他们以孔孟教条自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干的不过也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事情。海瑞并非不懂为官为人之道,只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也逃脱不了文官集团的道德束缚,逃脱不了圣人言的道德框架。但就论个人层次的修养,为官清廉,海瑞无疑又是伟大的,他只是跳不出时代所束的思想格局。海瑞的结局也并不令人意外,他严于律人,苛于律己的做人原则,最终也没能影响到任何人,感动了自己罢了。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相比海瑞,戚继光则是另外一个例子他同样是一个有着极高追求的人,个人能力和光辉战绩在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戚继光一生战功卓著,他一腔热血保卫祖国,坚决反击外来的侵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戚继光的军队从性质上已经差不多是属于私人军队,这和明朝的军队制度是有着很大的冲突的,正是因为这样,他在蓟州所施行的整套措施,已经打破了明代文官压制武官的基础,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不满,加上他和张居正来往过于亲密引起非议,使他晚景凄凉,被罢免官职后病死在家乡。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相比于海瑞和戚继光,李贽则是一个极端的不能在极端的人了,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他的思想观点,比如男女平等,限制君权等等,在当时被人们视为异端。有意思的是,在封建社会的愚忠思想和正统论观念下,他是第一个公开站出来,站在道德的对立面,为秦始皇和曹操翻案的人。

        “七十老翁何所求?”是李贽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句话。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狂禅教主,他的理论非圣非法,喝佛骂祖,按传统道学观念,他是彻头彻尾的异端。但就是这样一个异端,他一方面拒绝传统,非常鄙视那些假道学和伪君子,一方面又难以和心中固有的传统思想决裂。因此,他是传统文人眼中离经叛道的存在,招来非议无数,最终选择在监狱中自杀。

    图片收集来源于网络

        从《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万历十五年一切虽然看似平静,但帝国运行的轨道已经脱轨,各种弊端和矛盾在不断扩大,无论皇帝怎样的勤俭治国,还是大臣们大刀阔斧的变革尝试,都已经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王朝这座帝国大厦慢慢倾斜,直至倒下。

        《万历十五年》展示了一幅封建王朝的全景图。它就是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饕餮怪兽。它要吃人,将人变成怪兽。张居正死后被吃,海瑞被吃,申时行被吃,戚继光被吃,李贽被吃……还有无数人都被这张沾满鲜血,腥臭无比的大嘴吞下。用作者黄仁宇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替代法律,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这些才是明代最终走向衰亡的真正原因。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光辉和阴暗。书中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能单纯的用好坏善恶来评论,他们行为的复杂,和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历史环境复杂。除了好坏善恶之外,还有很多事不是想当然的。当时合理和不合理的事物和人性,放在现在社会也是一样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神奇,透过历史能读懂现在,以及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一本书No.2:《万历十五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hl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