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引
(1)数据库中使用索引,目的在于提高查询效率,本质上就是针对设置了索引的属性列按照特定顺序排序,便于查询
以一本书为例,索引就像书的目录一样,要找到第8章:如果没有目录,需要从头开始,一页一页翻到第8章;如果有了目录,就可以按照目录的标识,翻到对应的页码
创建索引的语法:CREATE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属性名称)
例子: CREATE INDEX index_a ON test_a(name);
也可以在使用CREATE语句创建数据表时,直接创建索引;例子: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
name CHAR(10),
INDEX index_test(id)
);
或者在使用ALTER语句更新数据表时,新增索引(例子:ALTER TABLE test ADD INDEX index_test(id);)
(2)也可以在使用CREATE语句创建数据表时,直接创建索引;例子: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
name CHAR(10),
INDEX index_test(id)
);
(3)或者在使用ALTER语句更新数据表时,新增索引(例子:ALTER TABLE test ADD INDEX index_test(id);)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表在定义时,如果指定了主键,会自动在主键上创建索引
同一个数据表上可以定义多个索引,但实际上在查询时,也只能使用一个索引:
如果数据表中有主键,则按照主键上的索引查询;如果没有主键,会选择限制最为严格的索引
要查看某个数据表上创建的索引,可以使用SHOW命令
语法:SHOW INDEX FROM 表名 例子:SHOW INDEX FROM test;
要删除索引,可以使用DROP命令 语法:DROP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
例子:DROP INDEX index_test ON test;
(4)索引的优势是提高查询效率
但同样也有缺点:索引的使用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果要对数据表进行INSERT、UPDATE、DELETE等更新操作,数据库不仅仅要保存更新之后的数据,也需要更新对应的索引,因此会导致更新效率降低
索引的使用会创建对应的索引文件,占用磁盘空间;一般这个问题不太严重,但如果在一个大表上创建了多种组合索引,索引文件的膨胀速度会很快,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
2、视图:一个虚拟的表,在数据库中并不实际存在
(1)视图是由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表产生,因此视图的内容由查询定义,实际上也可以把视图理解为保存查询结果的虚拟表
虽然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但是它和像真实的数据表一样使用
使用视图的原因主要有:
安全性更强,通过视图的使用可以将一些数据隐藏,仅将视图中的数据提供给用户使用
提高查询性能,将经常访问的数据提前保存在视图中,后续的数据查询可以直接在视图上进行
使复杂的查询易于理解和使用,将问题进行分解,利用多个视图获取数据并最终联合起来就能得到需要的结果
(2)可以使用CREATE语句来创建视图
语法:CREATE VIEW 视图名称 AS SELECT语句;例子:
CREATE VIEW view_test
AS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1;
创建视图时,需要遵循的规则:视图也是一个表(虚拟表),因此不能与已有的表或视图名称重复
如果要查看数据库上的视图,可以使用命令:SHOW TABLE STATUS WHERE COMMENT='VIEW';
(3)可以使用ALTER或者CREATE OR REPLACE语句更新视图
语法: ALTER VIEW 视图名称 AS SELECT语句 语法: CREATE OR REPLACE VIEW 视图名称 AS SELECT语句
例子:ALTER VIEW view_test AS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2;
CREATE OR REPLACE VIEW view_test AS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2;
可以使用DROP语句删除视图;语法:DROP VIEW 视图名称 例子:DROP VIEW view_test;
(4)在实际应用中,视图的另外一个主要用途:通过视图来更新真实表
因为视图本身是虚拟表,实际上是对原表的引用,因此在视图中做的数据更新操作会直接反馈到原表中
例子:UPDATE view_test SET name=‘zhangsan';
将视图view_test中的name更新为’zhangsan’后,原表中对应的数据也会相应的更新
同样因为这一特性,在原表中做的数据更新,也会反馈到视图中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视图来更新真实表这一特性是有限制的:
1、如果视图中的属性来自于两个以上的数据表,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2、如果视图中的属性来自于函数结果,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3、如果视图定义中含有GROUP BY子句,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4、如果视图定义中含有DISTINCT语句,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5、一个不允许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视图也不允许更新
3、触发器:是一种与表操作有关的数据库对象,当触发器所在的表上出现指定事件时,将调用该对象,即表的操作事件触发表上的触发器的执行
(1)使用CREATE语句来创建触发器
语法: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触发器时机 触发事件 ON 表名
FOR EACH ROW
触发器程序体
触发器时机:可以指定BEFORE或AFTER 触发事件:可以指定INSERT、UPDATE或DELETE
一共可以创建6种触发器:
BEFORE INSERT-插入前触发 BEFORE UPDATE-更新前触发 BEFORE DELETE-删除前触发
AFTER INSERT-插入后触发 AFTER UPDATE-更新后触发 AFTER DELETE-删除后触发
(2)注意在创建触发器时,限制:
1、不能同时在一个表上建立2个相同类型的触发器,因此一个表上最多建立6个触发器
2、触发器的程序体中不能包含对触发器所在表做的操作
3、MySQL限制触发器中不能使用返回结果集的语句,例如SELECT
(3)以AFTER INSERT触发器为例:
CREATE TRIGGER trig1 AFTER INSERT ON student FOR EACH ROW INSERT INTO class VALUES(1,'a');
在上面的触发器trig1创建完成后,向student表中执行插入操作会触发触发器的执行,在插入操作完成后,执行触发器程序体中的INSERT INTO class VALUES(1,‘a’)语句
触发器的程序体也可以包含在BEGIN和END中,需要注意程序体中的每一条SQL语句都要使用分号结尾;例子:
CREATE TRIGGER trig1 AFTER INSERT ON student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class VALUES(1,'a');
END;
(4)可以使用SHOW命令查看触发器 语法:SHOW TRIGGERS
触发器创建后,在MySQL数据库中不能修改,只能删除重建
使用DROP命令删除触发器 语法:DROP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触发器的优点:自动被事件触发,不需要主动调用;能够通过触发器的使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函数: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MySQL自带的函数可能不能完成我们的业务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定义函数
1、在自定义函数前,需要先确认创建函数功能是否开启 语法: SHOW VARIABLES LIKE '%func%';
2、如果返回的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变量值为OFF,需要将其开启
语法:SET GLOBAL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1;
3、开始创建函数功能后,就能够进行自定义函数的创建
语法:CREATE FUNCTION 函数名称(参数1 数据类型,参数2 数据类型,…..)
RETURNS 返回值类型
函数体
4、函数体可以是一条SQL语句,也可以是多条SQL语句;函数体以BEGIN开始,END结束。例子:
创建一个函数,将’2016-11-03 10:10:10’这样格式的datetime时间转化为’2016年11月3日10时10分10秒’
CREATE FUNCTION get_date(d datetime)
RETURNS VARCHAR(50)
BEGIN
RETURN DATE_FORMAT(d,'%Y年%m月%d日 %h时%i分%s秒');
END;
5、函数定义完成后,使用SELECT语句调用:SELECT get_date(‘2016-11-03 10:10:10’);
6、也可以给自定义的函数传递其他的值来完成格式转换。例子:SELECT get_date(now()) AS '当前时间';
7、查看数据库中所有函数的基本信息 语法:SHOW FUNCTION STATUS;
查看某个具体函数 语法:SHOW CREATE FUNCTION 函数名称;
自定义函数的函数体不能被修改,当函数不再被使用时,使用DROP语句删除。语法:DROP FUNCTION 函数名称;
8、自定义函数使用时,有两个关键点:
参数:自定义函数可以有参数,也可以没有参数
返回值:自定义函数必须有并且只能有一个返回值
5、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经过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通过存储过程的名称来调用并执行它
1、存储过程的优点:
增强了SQL语言的功能和灵活性,可以用控制流语句编写,完成负责的判断和运算
实现较快的执行速度,因为存储过程是经过预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调用并执行存储过程不需要再次编译
减少网络传输量,因为在调用执行存储过程时,只需要将存储过程的名称和参数进行传送
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用户需要知道的仅仅是存储过程的名称和参数,避免了对数据的直接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MySQL在5.0以前并不支持存储过程
2、使用CREATE语句创建存储过程
(1)语法: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参数列表)
程序体
存储过程的参数列表中每一个参数由3部分构成:输入输出类型、参数名称、参数类型
输入输出类型有3种:IN:输入参数、OUT:输出参数、INOUT:既可以是输入,也可以是输出
存储过程的程序体以BEGIN开始,END结束,可以包含一组语句集。例子:
(2)创建一个存储过程,能够根据输入的部门编号,统计出部门员工人数
CREATE PROCEDURE pro(IN dno INT,OUT count_num INT)
BEGIN
SELECT COUNT(empno) INTO count_num FROM hzdl_emp WHERE deptno=dno;
END;
(3)存储过程创建完成后,使用CALL来调用存储过程。语法:CALL 存储过程名称(参数列表);
存储过程调用时,需要传递具体数据给输入参数,使用变量接收输出参数
例子:统计编号为1的部门员工人数 CALL pro(1,@cn); SELECT @cn;
(4)查看数据库中所有存储过程基本信息 语法:SHOW PROCEDURE STATUS;
查看某个具体存储过程 语法:SHOW 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
存储过程的程序体也不能被修改,当存储过程不再被使用时,使用DROP语句删除
语法:DROP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
6、触发器、函数、存储过程的区别:
触发器不能被主动调用,只能通过事件触发,而函数和存储过程都需要主动调用执行
触发器和函数中不能包含返回结果集的语句,例如SELECT,而存储过程可以
触发器没有返回值,函数必须定义返回值且只能返回一个值,存储过程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没有返回值,还可以返回多个值
函数可以作为SQL语句的一部分来调用,存储过程作为独立的部分来执行,不能用于SQL语句中
7、事务处理:事务是一种机制,是一种操作序列,包含了一组数据库操作命令,这组命令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逻辑单元
事务机制主要用于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典型事务应用场景:
在银行转账交易过程中,要从A账户向B账户转1000元(在对应的数据库中,要依次使用UPDATE语句分别更新A账户、B账户的对应信息;成功更新A账户信息后,在更新B账户信息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导致B账户信息更新失败。此时,就造成了数据库中数据出现不一致问题)
如果增加了事务机制,就可以让两次更新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避免了数据不一致问题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MySQL只有InnoDB类型的数据库才支持事务处理。将多条SQL语句放到一个事务中,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
START TRANSACTION
COMMIT
SAVEPOINT
ROLLBACK
首先开启事务,使用命令:START TRANSACTION
执行SQL语句,执行过程中建立保存节点,使用命令:SAVEPOINT 节点名称判断SQL语句是否执行成功
如果全部成功则提交事务,使用命令:COMMIT
如果出现异常则不提交事务,执行回滚操作,使用命令:ROLLBACK或ROLLBACK TO 保存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