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隋唐帝国3-李渊和李世民

隋唐帝国3-李渊和李世民

作者: 焦恍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1:55 被阅读0次


    李渊和李世民

    在说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的历史公案之前,先来看看大唐帝国的建立过程。

    从总体上看,唐帝国取代隋帝国要比历史上类似地秦汉之变容易不少。且不说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势均力敌的多年对峙,即便刘邦统一后,面临着的政治局面的复杂性也要比唐朝统一全国后的局面要麻烦不少,起码刘邦几乎至死都还在平叛战争的第一线忙碌,而唐太宗李世民远没有这样的困扰,国家在获得全部的统一后,很快地就能安定下来,并具备四处出击,打击外族的能力了。

    成就这种不同历史大背景的原因,本章的开篇已经进行了比较理论化的阐述,就不再赘言了,来说点具体的事情,作为上述理论的实际例证。

    翻阅史籍,我们发现,唐朝在统一战争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敌对势力集团,大概就算是王世充,窦建德了。查看这二位的档案材料,不难发现,他们根本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皇亲贵胄。王世充算是隋朝的中高级官僚,窦建德甚至只是普通的平民出身。他们所具有的政治资源要么缺乏厚度,要么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样的实力去和代表着关陇贵族的李氏家族去争夺天下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我想说的主要还不是这些,而是这些现象的缘由。那就是隋帝国在其短短不到30年的执政时间里,已经成功地将中国变得更“扁平”了。除了极少数的来自北方的传统世家大族外,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和他们匹敌的,构造完整,内部团结的政治力量了。这和秦朝末年刘邦所面临的时局是完全不一样的状况。也是这个原因,汉朝初年国家是非常脆弱的,而唐朝,很快就达到了繁荣昌盛的状态。

    简单说,就是本章概论里曾经说过的话,再重申一遍罢了。整个社会基层组织和权力结构的重铸已经基本完成了,大唐所做的只是把已经成熟的果实收入囊中而已。

    长期以来引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正史的说法,或者说按照正史为了竖立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的形象的要求,一般认为当时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包括起兵大计的背后都主要是以李世民为首的班子进行策动的。为此,还特地记载了一个故事来予以说明。大概是说,李渊当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起兵,李世民和他的手下人就在李渊不知情的情况下,让皇帝行宫的宫女陪侍李渊,造成李渊侵犯皇权的事实。通过这种办法逼迫李渊不得不支持他们造反的行为。

    但是现在的人们不太同意这种看法,理由也比较简单,因为常识上说不过去。李渊太原决定起兵的时候是公元617年,这一年李世民还不到20岁。一个涉及到整个家族和无数相关人等命运的大事,怎么可能交给一个还不到弱冠之年的毛头小子来决定呢?哪怕他再天纵英明,似乎也很不可信。还有,李渊,包括李渊的长子,后来的皇太子,李建成都是具有多年政治和军事经验的人,尤其是李渊本人,不但是皇亲贵胄,而且还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再有,考虑到中国传统礼法的父子关系,家族关系等等情况,说李世民是当时局势和策略的主导者,实在是无法能自圆其说。

    这基本上也是我个人的看法,隋朝以后的正史,反映的都是官方立场,无法对我们现代人追求的客观性作出太多的要求。大概可以这么看,正史上一般言之凿凿的事情,如果违背了基本的常识,最好还是以常识为准。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从617年起兵到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直都是在外带兵,四处征讨。他的年龄在增长,实力也随之增长,尤其是在军队系统里,这是自然的。总之,到了公元626年,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集团的争权夺利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除了直接摊牌已经没有了什么缓和的余地。两个人的实力大体上也相当,李世民拥有军队的支持,李建成可能更多地得到中枢行政系统的支持,谁最后胜出都是有可能的。李世民最后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地清除了自己的两位兄弟应该是带有相当偶然性的结果,据记载,此前,李建成已经实施过对李世民的谋害活动,只是运气不好,没有成功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声音说这种兄弟相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要归罪于当父亲的李渊,是他没有控制好太子李建成和诸皇子之间的力量平衡。也许,只能说也许,这种说法是有点道理的。但是,考虑到李渊首先要面对的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在这个核心的诉求能得以顺利达成的情况下才能去考虑内部关系的平衡,这个难度实在是有点太大了,不能过分苛责。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皇帝,尤其是在中国古典的帝王评价体系中。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除了李世民当政时合适的为政举措外,最为主要的因素就要数他的军事成就了。这自然是容易理解的,中华帝国总体上是以保守性著称的,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和开疆拓土在历史上发生的本来就比较少。唐朝初年恰逢汉文明自身发展的一个历史平衡点,皇权再次振兴,官权稳健成长。表现在民心高度统一,国家治理稳定高效,这是中华帝国的壮盛之年,这个时候的大唐帝国是不可战胜的。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先后多次用兵。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以高昌王麴文泰西域朝贡,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麴文泰病死,其子麴智盛继位,投降唐朝。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唐军取得多次大胜,最终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传统上,唐太宗李世民大概可以算接近完美的中国皇帝。但从一个人的角度讲,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他缺少点什么东西。他的恢弘功业建立地似乎有点过于容易了,这使得他缺少了刘邦,曹操那样的厚重和悲壮感,也就没有了他们那种历经磨难后的自然和洒脱的风采。总之,他缺少了一种真正能够征服人心的深沉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去试图接近他的主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帝国3-李渊和李世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nb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