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陈海贤老师关于《家庭关系21讲》的课程,引起共鸣与感触颇多的是对家庭关系的认知诠释。
1. 没有一个地方像家一样让我们魂牵梦绕,它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归宿,它是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奋斗的意义。
2. 家庭不只是需要付出,还需要对的付出,遵循的不是对错与多少,而是特有的情感的逻辑,看不见的委屈会变成怨恨,看得见的委屈则会生出爱与慈悲。
3. 婆媳的相处,建议遵循原则是不需要情感上跟她们成为很亲近的一家人,而是要有一种“维护重要客户”的精神。
4. 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每个家都有两面,一面是资源,一面是问题,一面是支持,一面是限制,一面是温暖,一面是伤害。
5. 家庭中隐藏的基本矛盾就是归属与自主,让我们又爱又怨的拉扯及纠缠,归属让我们接受家人影响并调整行为来适应,但自主又让我们独立思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6. 从系统的视角去理解家庭的问题,会看到家庭成员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家庭压力会影响家中每一个人,却在最弱的人身上体现变成她的问题,这是家庭系统运作的结果,要避免二元对立的想法,每个成员做自己能做的努力,改变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7. 从关系的视角看到事实事件背后,人们如何接受和传递语言和行动的关系信息,要看看表面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关系信息,不看“说什么”,要看“怎么说”,要理解长期的相处,如何影响了家人对关系的解读和表达。
8. 从机构的视角看,家庭成员用什么方式组织起来实现家庭功能,包括家里听谁的;谁跟谁在一起;当一方出现权威,感觉弱小的两方会自动联合起来,所以站错位置的成员要回到自己位置上,区分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9. 从发展的视角看,家庭也有生命周期,经历年轻人离家,成家,养育孩子,下一代离家,父母空巢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家庭成员心理上调整与改变,家庭发展特别的情感线索就是忠诚的转移,我们需要慢慢从忠诚于自己的父母到忠诚于我们自己,再到忠诚于我们的配偶和子女。
10. 大多数营造新家庭遇到的首要困难,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各自的原生家庭,成年子女离开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不是问题,子女对父母过于忠诚以至于离不开家才是问题,对父母而言要理解子女的背叛,这是长大的必然。
11. 合理的家庭结构,应该是夫妻站在一起,各自的原生家庭和夫妻间有个边界,从感情上讲,伴侣之间的感情应当比跟原生家庭更为亲密。
12. 处理与伴侣原生家庭的三个原则,要把伴侣的原生家庭当作重要的客户;达成共识,双方都主动维护和支持自己的伴侣;回到夫妻关系本身。
13. 恋爱可以给双方关系成长的机会,当我们都带着过去的经验来面对彼此,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改变经验,寻求新的契合点。
14. 识别原生家庭的模式就是给头脑装一面镜子,通过镜映的方式调修自己,超越认知,从而走向蜕变和成长的过程。
15. 家庭“外交”重点是划定家庭和外部的边界,“内政”是协调“我”和“我们”的关系。
16. 建立家庭规则的三个方法,做好改变的准备;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欣赏和感激对方作出的改变。
17. 一对夫妻要相处好,需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边界,表达直接需要,做增进夫妻感情的事情,把控制-反抗的冲突游戏化。
18. 孩子出生带来夫妻到父母角色的转变,要理解双方必经角色的转变,养育孩子时划定好各人负责的领域,用心保护好夫妻共同体。
19. 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是对父母的依恋,一旦依恋受损就陷入关系的纠缠,容易对情绪敏感,父母过多期待要求又会束缚孩子发展,破除纠缠就需要增加信任及情感上脱敏。
20. 过度忠诚导致的纠缠让双方感到自己被感情上或者具体利益上被利用和背叛,Forgive原谅中的give是给与自己的空间,让我们从纠缠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发展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