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你在哪儿呢?快点来办公室吧,你们班的学生打架了!”吃过午饭以后,我到楼上电脑室打印材料,刚坐定就接到了化学老师的电话。
我匆忙从楼上跑下来,只见小z同学站在办公室里,满脸泪水,双眼通红,好像燃烧的火焰。耳朵下方,一道血痕,血顺着脸颊流下来。
“怎么回事儿?和谁打架了?”我急切地问。
“关同学……吃饭排队时……他插队……我不让他插队……他就打我……”小z同学泣不成声。
我查看了一下小z的伤势,耳根受了伤,有破损,正在流血。看来需要去医院处理一下。
“耳朵是他手抓伤的吗?”我问。
“不是……他用筷子扎的。嘤嘤嘤……”
啊?!筷子扎伤的!动家伙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下得了手?!
我赶紧和双方家长联系,让他们带孩子去医院治疗。趁着等待家长的空儿,我找到g同学。他在教室座位上,打架后,他也没去餐厅。
我怒从中来,“怎么回事?!g同学!”
他低着头,不说话,似乎没听明白我的问题。
“去办公室等着我!”我怒不可遏。
g同学属于那种消失在人群里找不到的那类学生。他沉默寡言,好像有满腹的心事。从没有见他与同学讨论,常常是一个人在座位上坐着,坐着。所以,说是他打架,我还是有几分疑惑的。
我赶紧带z同学去大门口,等待家长来接去治疗。
10多分钟以后,z同学家长来到,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关同学家长确迟迟未到。
我转身回办公室。z同学父亲怒气冲冲地返回来了,说:“老师,我去见见这个同学!他现在在哪里!”
我知道,孩子受伤,父母最心疼,父亲看到儿子受了伤,流了血,心里气愤。如果这时见当事者的话,冲动的情况下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到时候到双方都不好。毕竟是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这个时候介入不合适。
我再三劝阻,让他先去给孩子看病。他说,孩子已去医院。他非要见见这个同学不可。语气坚决。
当然不合适。
20分钟后,g同学的爷爷来到了。他说了关同学的家庭情况。他七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从没有过问过他的情况。他奶奶生病住院,他父亲也没有回来。说到这里,他爷爷止不住地叹气。
确实是个苦孩子,但是苦不能成为犯错的理由啊!
他的爷爷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打伤了人家给人家看,这是应该的。
z同学的爸爸要求关同学的父亲回来解决问题,毕竟和老人不好说,父亲才是监护人。他的要求也是合理的。
g同学的爷爷要去医院照顾奶奶,离开了。按照学校的惯例,打架斗殴是要回家反省的。可是关同学回家也没人教育,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这项纪律没法落实了。
g同学还在办公室里站着。
这段时间他对这件事有没有反思?他为什么下那么狠的手打自己的同班同学?他现在怎么想的?我要和他谈谈了。
我也冷静下来了,事情总得解决。
我示意他坐下来,问他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和赵同学们并没有矛盾,就是一时冲动,动了手。
我说:“假如你的筷子再往上一点,扎住眼睛或者耳膜怎么办?你想过了没?”
他不说话,头更低了。
我不明白的是:和同学之间区区小事,他为何如此下得了手?我要和他谈谈。
谈到家庭,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哭起来,很伤心。
我的心瞬间软了下来。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轻地问:“你信任老师吗?”他点点头。“说说你的家庭情况吧。”
他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对他的了解又深入了一些。父母离异时,姐姐跟着母亲,他跟着父亲。不久,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带了一个男孩,比他小两岁。她从心里本能的抵触这一对母子。是弟弟为眼中钉,肉中刺。每次父母不在家,他和弟弟因为一点点小小的矛盾,他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掐弟弟的脖子,往死里打。以此来宣泄内心的愤怒和不满。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他一旦冲动,往往情绪就不受控制(他七八年级的班主任说,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他都有过与人打架的经历,每次都是下狠手,把对方往死里打)。所以不久,父亲重新组织的家庭又解散了。我问他:“是不是因为你和弟弟的问题?”他点了点头。
这样,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同学大打出手了。孩子的好多问题都是在家里形成的,他的这种孤僻的性格以及暴躁的脾气与他的家庭息息相关。在家庭里,他得不到温暖,对这个世界,他只有恨和怨。内心封闭,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可怜的孩子!唉,这是谁的过错呢?
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冲动带来的后果。我相信他经历这一次,会吃一堑长一智的。但是性格的改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了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已经决定了他的性格走向,怎么容易改变呢?
有时候教育也很无力。
几天以后,他因为感冒生病没来上学,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办了休学。初中毕业后,一些学生选择了读职校,他因为身体原因辍了学。之后就没有了联系。
希望他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多与家人交流。希望他的家人能够多给他一些温暖和爱。希望他能更多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希望他能走出心灵的阴霾,笑着拥抱这个世界。
教师节那天,他给我发了一个短信,是节日祝福。虽然是转发,但我知道他的内心仍然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