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博雅大师兄曹操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官渡之战三万军士在粮草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大败袁绍(袁绍有十万之众,粮草充足),进一步统一了北方,创造了一生最高的辉煌和成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一年曹操才46岁,还不算老,年富力强之际准备南下统一九州,剑锋所指,便是东吴。
曹操一路南下,顺便拿下了荆襄之地,刘备只能逃往江夏避难,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江东,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是战还是降。
主战派以各大武将武将为主,富有英雄气节;主降派以文官集团为主,自诩“识时务者为俊杰”!
2
其中鲁肃(字子敬)是个明白人,对孙权说:“我们可以投降,但是你不能投降;我们投降无非就是换个老板,职位变化不大,工资照样拿;但是你投降了,马不过一匹,随从也就是十几个人,要就不要想着可以南面称孤了!”
这样一番话,说出了孙权心中的真实想法。
不过,孙权帐下的文官集团实在是太能说了,口才一个比一个好,鲁肃和孙权自知说不过他们,于是请了外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和大家辩论。
3
下面有请正方辩手诸葛亮,反方一辩张昭(字子布,江南名士,官拜抚军中郎将,东吴重要辅臣。)
第一回合:诸葛亮VS张昭
张昭审视了一下诸葛亮,眼神中透露出几分鄙夷,轻咳了一声,然后很有礼貌地作揖道:“孔明先生……”
诸葛亮适才正打理着他的羽扇,一副很专注的样子,听到坐在对面的张昭在叫他,回应道:“哦,子布先生,有何见教?”
“我仅仅是江东的一个微末之士,过去我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曾经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样的牛人,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是的,那不过是我所说过的一个寻常的比喻而已。”
看到诸葛亮并不否认,张昭继续说:“听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你,以为如鱼得水。并且发誓要拿下荆襄之地,可是眼下这些地方都属于曹操,对此你有何见解?”
在旁的人都附和张昭道:“对啊,有何见解?”都以为张昭提了一个好问题。
诸葛亮见此情景,也并不慌张,只是很自信地说道:“在我看来,夺取荆湘之地易如反掌。”
四座的人都表示十分惊讶:“哦……”
诸葛亮继续解释道:“我家主公刘皇叔躬行仁义,不想夺取同宗的基业,所以多次推辞刘表的赠城之意。小孩刘琮(刘表的小儿子)年幼,受人蛊惑,弃城投降,才让曹操捡了个便宜……”
诸葛亮又摇了摇扇子,面对在座所有人慷慨言道:“现在我家主公屯兵江夏,是要干大事的,这一点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出的。”
说完之后,在座的江东人士个个发出了笑声。
张昭进一步起身说道:“这就是先生的言行自相矛盾了,先生你自比管乐,那你知不知道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乐毅扶持微弱之燕国攻下齐国七十座城池,这两个人都是济世之才啊。想想刘豫州(即刘备)没请你之前还可以纵横寰宇,割据城池,可是自从请了孔明先生出山之后,曹军一来就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基本上没有容身之地了……可见刘豫州得了先生之后还不如从前!”
张昭话音未落,周围的人尽皆哈哈大笑,等待着看诸葛亮如何回应。
张昭又补了一句:“难道管仲和乐毅也会是这样的吗?”说完便得意地坐了下来:“在下说话比较耿直,不要见怪。”
诸葛亮先是冷冷一笑,随后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进而打比方说:“我在南阳躬耕时,遇到病危之人,总是嘱咐他的家人让他先喝点稀粥,待身体调和,形体渐渐好转,再用肉食补之,猛药攻之,就可以药到病除。如果你这样做,立马使用猛药,恐怕很难安保啊!”
接着类比刘备的情形:“我家主公兵败汝南之后,寄于刘表帐下,兵力不过千人,将士无非关、张、赵三人而已,新野小县,兵少粮缺,如此之少的兵力,如此残破的城郭,兵士也未曾训练,粮草也仅能维持数月……”
这一番陈述,让在座之人听得目瞪口呆,诸葛亮有继续说道:“然而火烧博望坡,水淹曹军,让曹仁等辈心惊胆裂,我想管仲和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而已!”
诸葛亮起身进一步阐述:“至于当阳之败,有数十万妇孺老幼相随,刘皇叔不忍抛弃百姓,每日行军不过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于同败,此乃大仁大义之举!”
诸位似乎是被诸葛亮的这一番陈述给震慑住了,都默不作声。
只见诸葛亮手摇羽扇,侃侃道:“寡不敌众,胜败乃兵家常事!想当年高祖刘邦多次败于项羽,却在垓下一仗功成,这难道不是韩信的谋略吗?由此可见,国家的兴衰和稳定需要有主谋的人。”
说完之后,诸葛亮还趁势讽刺了一下在座的人没有主见,趋炎附势等等!
现在宣布第一回合的辩论,诸葛亮获胜!
4
至于后面的车轮战站中其余各江东名士依次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内容我们下次在细说。
土归土,尘归尘,个人归个人。
后人将更多的赞美和夸奖都给到了诸葛亮,平心而论,东吴张昭的才智和政治才能也不亚于诸葛亮,所以张昭的陈述我们也需要仔细地分析和学习一番。
张昭主要是问了两个问题,一番论述:
一个封闭式问题:问诸葛亮是不是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一个开放式问题:刘备请了诸葛亮之后非但没有取得荆襄之地,反而在曹操手中,问诸葛亮对此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一番论述:举例用以说明诸葛亮夸大其词,并无真才实学,前后言论自相违背。
从套路和技术上来看,这种思路属于先抑后扬,先询问,确认之后发力,不可谓不精彩,其中也能看出张昭逻辑思维的缜密之处,只因在《三国演义》中缺乏主角光环,所以表现不是很显眼罢了。
反过来说诸葛亮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令人心生佩服和赞扬。仔细品味诸葛亮的辩词,其中的精妙之处有以下三点:
1、用事实说话:详尽罗列事实,补充一般人不知道的细节,比如刘备力辞刘表的授予之意,携妇孺老幼随军通行等细节。
2、善用类比:用病危体弱之人不可一来就使用猛药类比刘备的艰难处境不可有大的军事对抗。
3、提升高度:提升到道德的高度,赞扬刘备的大仁大义;提升到国家和军事的高度:胜败乃兵家常事,统帅需要有主谋之人。
诸葛亮舌辩群儒为后世津津乐道,除了上面我说的这些内容之外,你还能补充哪些可供探讨的价值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