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一句话衍生出一些新的感悟。那句话是:孩子和孩子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标准的不同。刚开始我对这个标准没有完全理解,认为这个标准是家长的标准影响的孩子的标准。但是今天有一件事儿让我明白了很多。
事情是这样的,清明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烧纸,回家见到了我可爱的二侄子。和二侄子已经一年半没见了,偶尔视屏,没想到侄子见面后飞奔向我然后抱着我喊姑姑。然后我妈妈说今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后听说我要来,给我嫂子,也是他妈妈说:“妈妈,给我穿那件帅帅的衣服,我和奶奶去车站接姑姑”。
二侄今年5岁半,口齿清晰表达能力强。碰到不会的就会不停的问为什么。和大侄子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我发现他们的不同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同,虽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是二侄子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朝着那个模糊的美好要求自己。大侄子总是在嫂子的期望中反而忽略了内心的向往。
原来标准是孩子们内心生出的向往,让向往变成目标和梦想。看到更多,标准就会不断提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并看到更多的美,才会想更好,而不是总觉得目前是最好的。
我们给了孩子很多,却忘记了人一定要有点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