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菜鸟提升记(三)

职场菜鸟提升记(三)

作者: 欢喜的海塔 | 来源:发表于2016-07-22 23:06 被阅读228次

    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你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而是看这份工作能不能给你带来成长;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能让你无限变好的工作,就是一份好的工作。

    1. 讲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一清晨,是我实习以来最早到达公司的一次,整整提前了半个小时,当然,这是因为路上出奇的顺畅。

    没吃饭的脑袋特别灵光,一进门,我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之前来的四个人,都是公司里的核心人物;华中区销售总监、产品总监、产品部的二把手,还有我的顶头上司。

    那刻,我很好奇职位高低和上班早晚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一连几天,我细心地留意着。果然,我发现那些踩着点进门的人,大多是像我一样的新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边抱怨着电梯太挤,一边嚼着早餐。而此时,我们眼中的那些重量级人物,早就处理了好几项任务了。

    也许,我的观察是片面的,早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必然和高职位挂钩;但我相信,早到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工作习惯。

    早到意味着早起。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往往把早起的人和勤奋、努力、用功联系在一起,谁会不喜欢一个勤奋的人呢?朋友圈里不是在到处转发嘛,苹果CEO库克凌晨四点半就开始处理邮件了。

    早到代表着一个人对时间的管理能力。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办公室,梳理梳理前一天的工作事项,计划计划当天的任务,用半个小时的思考可以换得一天的从容。

    早到积聚的是对生活的掌控感。一个把是否会迟到交给司机师傅的人,一个把能否准点打卡交给电梯载量的人,很难说,他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甚至,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工作时间长不如上班来得早

    2. 你,真的不是记性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周五,公司负责行政工作的姐姐都会组织各部门的员工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收拾自己的办公桌。听起来,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规定:公司居然花钱督促每一个员工整理自己的办公桌!貌似这是一件及其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制度。

    但很快,我就体会到公司的用意了。这周,我的任务之一就是整理上一年度的资料。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整理出3.7G的文件。不用说,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我必须把纷繁、散乱的资料梳理到一级一级的文件夹里,耗时费力。

    仔细想想,定期整理文件和定期整理办公桌,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记性不好,老是找不见东西。其实,你真的不是记性不好,而是没有养成整理的习惯。

    如果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用过之后再放回来,就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找东西上了;如果你能把常用的物品放在手边,等到用的时候,就不会着急忙慌、找来先去,影响到任务的进度了;如果你能把资料按类别归档,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哪些环节,也能方便让别人查找、使用。

    看一个人的桌面,就能推测出他的做事风格。整理,绝对是高效率的代名词。

    3. “关键时候掉链子”是病,得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周,肖总亲自讲授培训的课程。参加的人不多,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学习,当然,任何人的任何举动都很惹眼。

    培训听到一半,我突然发现自己的中性笔没墨了,顿时慌了神,总感觉不记点笔记就缺了点什么。环顾左右,看到主管有一只多余的笔,便赶紧向他求助,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刚松口气,又发现肖总停了下来在等我,很是尴尬。

    其实,这是一件小事,事后除了我,应该没人会记得。我会记得它,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支笔的事,“关键时候掉链子”才是问题的根本。不是我矫情,我只是坚信,人的行为方式是一贯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好事如此,不好的事更是如此。

    “关键时候掉链子”,是因为缺少危机意识。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有一支笔的时候不忘再带一支,有备无患。就像做方案、写策划,一定要考虑到突发的情况并做好应急预案;一份没有应急预案的方案是不完整的。

    “关键时候掉链子”,是因为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像检查自己的笔能不能用这样的小事,可能不会关系到一项任务的完成与否,但是,一定会关系到你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否顺畅,而过程是否顺畅又关系到你的工作开心与否。

    任何人都可能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这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采取措施积极预防,这才是该有的做事态度。

    4. 如果你是上司,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工作中,如果你的上司希望你做到“1”,那么,他会点拨你到“0.5”,只有当你做到“2”、甚至“3”的时候,他才会满意。

    “0.5”代表着底线,他交代给你的任务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

    “1”代表着合格,你做完了他交代给你的任务。

    “2”或者“3”代表着优秀,你做好了他交代给你的任务。

    做完和做好,足够区别出表现优秀的员工和表现平平的员工。不过,有一个潜在的悖论是,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做好”一件事,是因为他没有把握到上司的真实需求。

    比如说,上司让你搜集资料,这是他表面的需求,完成搜集资料的任务只能达到“1”的水平;他真实的需求可能是获得一份资料的汇总版,以便他可以在三分钟内掌握最最重要的信息,做到了这个层次,你才能达到“2”或者“3”的水平。

    比如说,上司让你组织一次培训,这是他表面的需求,完成培训的任务(无论过程有多么精彩)只能达到“1”的水平;他真实的需求可能是希望你传递给新员工正能量,留住、吸引新员工,如果你没有把握到他真实的意图,你就达不到“2“或者”3”的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上司的真实需求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站在上司的角度想问题。如果你是上司,你希望自己的员工怎样完成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而已。

    做好手头的事,不忘高半级思考问题。也许,现在的你,远远想不到上司在想什么,但是,每一次尝试,都会离他更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菜鸟提升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bi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