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自己输出
输出的本质是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
如果看过一篇文章后觉得有些点让自己产生了兴趣,那么在读后就要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点是什么?可以通过文字输出的形式把模糊的认知通客观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反过来检验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有深度,是否形成自己可以用的知识,是否可以和已经存在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并且这个新知识点上有新的元知识点(也称为知识边界),通过这个输出,逐渐形成打磨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以今天在得到看到一个关于创意方法套路的讲座分析,自己当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感兴趣,原因是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创意性的工作,创意性的价值远远高过现在上班的固定工资收入,但是自己好像对与这个话题从来都没有正视过。另外,即时自己做过的一些作品,大多也属于灵感,有时也陷入灵感的匮乏中。这里面好像有问题,自己好像都一直没有解决。
那么看到这篇文章后,作者的观点让我惊奇的发现“创意是有套路的”,和自己前些天总结的“产生idea也是有方法的”有同样的感悟。这些方法套路如同工具一样,自己首先要储备一套或者几套方法,才能在生活或工作中当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引发自己的思考,并作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二)怎么能让小孩减少看ipad的时间
客观上认知这件事情,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爆炸的时代。
1.寻找替代品
为什喜欢在ipad上玩? 乐趣更多样,反馈更及时(视听内容丰富,并且提供及时的反馈,满足好奇心)。
小孩为什么喜欢看? 小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具备好奇心,求知欲。
原理:但是小孩子注意力也特别短,找一个更能引起他好奇/或者转换环境引起注意力的替代品
2.加法、减法、替代品
加法:增加一些益智类的学习视频和游戏
减法:和孩子约定,减少时间和集数,以替代品为补充
替代品:孩子沉迷,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引起兴趣的东西,可以带去户外,接触外界,增加见识
3.大人以身作则
大人先形成一种学习的“场”,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4.用货币换取看的时间
比如看书1小时,可以换取看ipad1小时
玩的时候能简述一下都学到什么,这不就是锻炼孩子的输出表达吗?最上面的500字由感就是从这得来的。
5.看动画片和写作联系起来
如果看动画片可以简单讲述一下剧情梗概,或者写一篇短短的收获。
6.在生活中增加及时反馈和好奇心的满足
增加及时性的反馈: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反馈,会让小孩爱上和家长的相处和陪伴。
增加好奇心:给小孩讲有趣的故事,最好是带小孩去户外探索、旅游、踏青时附带上相关的故事。
7.把ipad固定在冰箱上
8.把玩ipad和锻炼结合起来,
(三)在解决问题前,先整理自己的思维模型
1⃣️鳄鱼案例是逆向思维的体现,充分分析自身资源,外部资源,外部环境资源的出的方案,急中生智是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得出的结果;
2⃣️遇到问题,是提升自己的机会;遇到并解决不会的问题,就是成长
创意一点都不玄,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参与与创新。创新总结起来仅仅是一句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