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女儿第一次参加自在场的夏令营,参加了两周。在这个过程中,我先生也破天荒地有所参与。
夏令营结束后我和其他几位家长朋友又跟吴老师、崔老师交流了一天多,请教关于教育的问题。
由于这次因缘很不一样,我的收获特别大,笔记记了18页,实在没精力全部整理,只记录一下感触最大的几点吧,也就是那些触动我模式的地方。
以下交流内容中带下划线的是老师的话,其余是我的体会。
教育规划
教育最怕走一步看一步。一步到位,学习的状态就是将来工作的状态。
(解决)考虑未来5~20年对孩子的规划,心里有谱未来不慌。
帮孩子树立目标,从终极目标到如何打地基。
从自己的经历和对周围人生命状态的观察,我对体制教育是失望的。常会想:上了大学又怎么样?上好大学又怎么样?看到一些像崔老师一样没上大学的人生命状态很好,更加深了我观念。因此我觉得能力培养更重要,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确实是走一步看一步,上不上大学无所谓,选择让孩子走体制路线也是无奈之举。
最近我才意识到,上好学校可能并不会变好,但上不好的学校,结果可能更糟。因为在学校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不好的学校可能有更多负面的诱惑,更早接触社会,对于涉世不深、缺少判断的孩子来说,可能在下坡路上滑的很快。
所以真的是要规划,至少想想面对各种可能性作为家长我能接受吗。如果想也不去想,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将来恐怕真是会慌乱。
亲子关系
最担心家长怕孩子,谁宠孩子孩子将来对他最不好,最严的家长让孩子受益最多。这是人性的弱点。
对孩子的态度:软硬切换。底线:绝不能欺负我。
我底线不明确,无论是内心还是外在表现。这就会总给孩子可以往前探一探的感觉,是授意他可以欺负你。所以一定要有底线,并守住底线。
和孩子交锋时心里有恐惧?
有,所以会下意识地回避交锋,又给自己找借口:这不是原则性问题,这次就算了。
亲子关系不是客户关系,开不开心不重要,应不应该才重要。
讨孩子开心容易,但不能进步。
敢让孩子不开心,合理地拒绝他。
孩子哭闹是教育的节点。
孩子哭闹、交锋都是我不太想面对的情况,其实还是不愿面对自己的情绪,也不是特别清楚如何处理比较好。争取在以后每次情况发生时,都能直面自己的情绪;理智地想一想,这种情况我应不应该教育他,应该的就去做;事后对于过程要总结,不清楚的要向老师们请教,积累理性的处理方式。
所有欺负妈妈的孩子在外边都特别怂,允许别人欺负他。
我就是这样的。
家庭关系
孩子不尊敬老人时,反思自己对老人的态度。你尊敬你的父母吗?
我对我父母不够尊敬,即使他们现在还在帮我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我对他们时常会有不耐烦,偶尔会发脾气,以前还更糟,这种负面的情绪操纵了我30来年。
我最近也注意到,其实多数情况我可以做到和父母耐心沟通,心平气和。所以一定要终止这些负面情绪,不要再因循往复,现在不下定决心改,以后也改不了。
(解决)需要自己跟老人道歉,而不只是惩罚孩子。
问题的根源在我,所以最该道歉的是我。孩子以前看过一个视频后跟我说过:一个对父母发脾气的人,将来孩子会千百倍地偿还。我想这就是我果报的开始吧。
一部分精力放在老人身上,一部分精力帮别人。
是的,孩子再要紧,也只是家庭的一部分。我在父母身上亏欠太多,确实要多补偿。我打算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感恩心。每天给父母捶背、捶腿;就餐前感谢母亲为我们做饭;出必告,反必面。
你尊敬你的先生吗?
我对我先生不够尊敬,对他的三观不太认同,对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诸多挑剔。很多事情想让他按照我的想法做,特别是涉及孩子的事情,如果他没有照做我会找他别扭。当他对我态度不好时,常会以牙还牙。
(解决)良性的亲子关系:互相爱,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欺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我觉得这一条也适用于夫妻关系。我们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虽然也有爱和帮助,但欺负和伤害更多,能量都被消耗掉了。通过这次的交流我看清了这点。
借着这次夏令营,调整和先生的关系,硬磕硬碰的结果是三败俱伤。
夫妻关系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好好经营。夫妻间相互伤害,就是在伤害孩子,就是三败俱伤。所以我要对先生多一点关注,多一些沟通、陪伴。暑假以来的晚饭后散步我觉得效果不错,要尽量坚持。
夏令营讲到了家庭中心化
孩子日记关于家庭的中心:爸爸看喜欢看手机,妈妈因为学佛经常看一些手机视频,我也喜欢看电脑,所以我家的中心就是电子产品。居然是孩子最先看到了这个问题!
家庭会议时讨论到这点,孩子并不觉得这样有问题,让我觉得很心疼,很悲哀,我的家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孩子也习以为常了!
电子产品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虽然我和先生尽量在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不可能完全禁止,她也会屡屡钻空子。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我在管教孩子时也觉得很无力。
平时没人占主位,有事人人想占主位。孩子生病时,家里会以她为中心,所以孩子身体不好,时常生病。
家庭的中心居然有这么重要?!孩子居然成了家庭没有中心的牺牲品?!虽然也看过类似的事例,但对于这点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想孩子情绪不稳定和其他的不良行为也可能跟这点有关。她夏令营回来后,有一次先生因为看手机而没听到她说话,女儿说:我跟你好好说话时你不关注我,非得等我不好好说话你才关注我。我觉得她这话说的特别贴切,也给我提了个醒。
(解决)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快乐、尊敬、关爱。拿出一定的时间,一家人在一起放松……
除了孩子,我陪伴其他家人的时间很少。除了吃饭和休息日出去玩,一家人一起做事的时间也很少,但我也相信这对于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走入数字化的今天,这也就是人性的教育吧。一定要抽时间相互陪伴,开家庭会议、学习、游戏……
吴老师经常对洗碗的学生说:“你需要帮助吗?”平时给关注,不要等哭闹时再给关注。
平时就给孩子正面的关注,否则她可能会寻求负面的关注。
自己状态
活的差不多
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没觉得自己不开心,但想想自己的状态也绝不是开心。
在人前礼节性的笑挂在脸上,尽量展现最好的一面,回到家会放松、懈怠。
家不是懈怠的场。
家里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要懈怠,保持觉察。
记得夏令营有孩子在日记里写到老师教他们要学会随时随地放松。
你的不快乐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理性与给力
现在的教育是家长不给力,给不上力。
给力是从非理性到理性
以前总是听老师说家长要转变角色:从家长转变为老师。对这个观点我从前不是特别理解,一度认为老师身份就是要跟孩子板着脸、严肃地说话,甚至也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会让孩子的能量更低,和孩子冲突更多就放弃了。这次我才真正了解到老师身份的精华就是理性。
尊敬家人,理性地处理每一件事。
有觉察,才能尊敬、理性。
每个细节都是教育
老师不可以随便说话
说不听就干脆不说
我经常会对孩子说一些废话,正如我母亲从前对我的那样,孩子也经常觉得我唠叨。孩子参加夏令营前几天,我改变了方式,说你出去上学我也管不了你了,这两天你的事你自己安排吧,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我就不说你了。然后忍住唠叨,并发现非说不可的事也没那么多。后来孩子反而不习惯了,让我管她。
孩子不松驰、不紧张时对话有效
交流中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一些理性的细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交流后回家,要自己改变,不要求别人改变。
前几天在群里晒先生夏令营回来后的变化,也欣喜他有这种正向的变化。后来想想如果他原地不动是不是我就要不开心?如果他变回去我又该怎么办?发现确实不能把自己的幸福感建立在外界和他人身上,因为不受自己掌控。
后记
这次交流对我的模式触动特别大。
以前的交流会有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这次感觉把更多的东西串起来了,更多的知其所以然了。有些话不理解的时候会感觉轻飘飘的,理解了就感觉很有份量。
整理过程中发现从某种层面讲孩子是我的老师,她一直都试图在拯救我和这个家,可是被我忽略了。其实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老师。
在交流和疏理的过程中,有些心理压力。因为看到了自己状态的不堪,又要把这种不堪呈现给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也曾经把这些不堪都小心翼翼地藏好,不让别人看见。可是再想想所谓的面子、自我本来就是不必要的负担,我又要背负它到几时呢?“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唯有看清这些问题,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修学”——这是我现在每天都要背的一段话,感谢这次交流让我对这点的体会更深了。
看到自己的问题,不免有些情绪,吴老师说没必要,知道了调整就是了。这话吴老师说的特别轻松,也又一次让我看到自己的不理性。允许自己有情绪,不陷入后悔自责里,更重要的是接受现状,把精力放在调整自己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