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躺在床上,就觉得有什么事情给忘了,仔细一想,还没写作文。
以前天天写的时候,完全不担心会忘,每天会想起来好几次。快两周没写,昨天就给忘了。
好像写作还没有成为习惯。
最近还是经常有一种想“躲起来”的念头。到底在躲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姐妹提出的问题:什么经常带给你压力?
我的回答是:过去。
可能我是想躲避过去吧。
今天上午的讲道大部分没怎么听进去,不过有一句直击我的内心: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是不更改的。
不觉得被爱,是我的感觉出了问题,而不是祂的爱。
上午跟另一个姐妹聊到舍己。她说她之前在校园付出到自己枯干,才发现还没学会好好爱自己。所以现在她觉得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真的舍己去爱别人。
这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儿,可我还是觉得哪里怪怪的。这是挺典型的“心理学式”的观点。
如果生命的目的是以神为乐和荣耀祂,那么“舍己”和“爱自己”就不会是矛盾的关系。
我想到特蕾莎修女。
她放弃贵族的生活,只身去印度照顾最穷的人,这是无可置疑的舍己。那么她没有好好爱自己吗?并不是。
她说当她照顾穷人的时候,就仿佛在照顾主耶稣。如此,在世人看来她在舍己,而在她自己看来,那是最大的幸福。
她不是在“自己”的范围权衡得失,而是单单望向主,于是舍己和爱自己也达成了合一,尽管她自己并不在乎别人怎么定义她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