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的状态里走出来,一万年左右,一路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狂奔到今天。但是,我们身体底层的需求和思维模式,还是停留在狩猎采集社会,而游戏让我们可以暂时地回去。
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先祖,在狩猎采集时代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首先,那个时候我们天天都处于探索的状态,大自然是那么庞大,我们不知道它的全部真相。我们每天要从住的地方出发,探索周边的环境,采集蔬菜果实、打猎,每一次有收获都是意外之喜。
但是现代社会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探索的精神在衰退,因为大量的事情都是确定的。你每天上班坐地铁,会在精确的时间抵达确定的地方;很多工作内容都是预先计划好的;大量的人工作只是为了生计,没有什么意外之喜。
第二,在狩猎采集时代,我们并不追求效率,每天劳动时间很有限。因为没有冰箱,多采集食物也没有用。每天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和我们的家人或者从小就熟悉的人相处。
你看现在的猴群,大量时间是用来社交和玩耍。而在现代社会呢,效率的螺丝每天都在拧紧,整个现代社会体系其实就是一台压榨机,把陌生人大规模合作的效率潜能给压榨出来。
只要你还有一点时间、一点精力,都会被诱导投入到为提高效率而从事的工作中。否则,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你就是不上进、没出息。
第三,在狩猎采集时代,人类会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制造一些用途特别明确的生活物品。每做一件事,都能直接看到它的结果。
比如,做一个小首饰,戴在头上,很好看;做一把小石刀,可以划开兽皮,等等。做的事和这事的用途、结果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可见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呢?几乎你当前做的每一件事,都缺乏直接可见的结果。
比如,你寒窗读书十二年,是为了最后一下子的高考,但我们每认一个字,每做一道题,却不能直接兑换为高考分数。
再比如,你工作了,你的每一项工作,当下的结果都不可见,总是要等到月度考评或年终的时候,才能看到成绩。
我们再总结一下上面三点。
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地有探索的乐趣,有大量的社交和闲暇,所有的行动有即时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