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这座位于浙江省的小城,孕育了一位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南宋皇后杨桂枝。她的故事,不仅在南宋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
从平民到皇后:杨桂枝的非凡旅程
在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五月十六日,即1162年6月30日,一个名叫杨桂枝的女子在严州遂安县的辽源十五里坑(今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出生,她的一生注定与南宋的宫廷紧密相连。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5180/5ae1493d32144513.jpg)
杨桂枝自幼就以惊人的外貌和才华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吴太皇太后(宋高宗吴皇后)宫中的侍女。她的美貌、智慧、舞艺、歌喉以及对经史的精通,无不让人赞叹。她不仅能够工于诗,还擅长书画,这些才艺使她在宫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杨桂枝的“举动无不当后意”,因此深受吴太后的宠爱。太后甚至将她一直留在身边,成为了太后的贴心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桂枝的美貌和才华也吸引了皇太子赵扩的注意。赵扩比杨桂枝小六岁,但他对这位才女充满了欣赏和爱慕。吴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最终决定将杨桂枝赐给皇太子,这不仅是对杨桂枝的宠爱,也是对皇太子的一份厚礼。宋宁宗赵扩即位后,杨桂枝的地位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庆元二年(1196年),杨桂枝被宋宁宗赵扩封为平乐郡夫人,随后她的封号不断晋升,从婕妤到婉仪,最终成为了贵妃。在众多妃嫔之中,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是极为尊贵的象征。杨桂枝的晋升,不仅是对她个人才华的认可,也是对她在宫廷中影响力的一种体现。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在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不久,皇后不幸病逝,宫廷中顿时出现了一个空缺,这个空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按照宫廷的规矩,贵妃晋升为皇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5180/434cf968f5ecb61c.jpg)
在这场宫廷的权力游戏中,另一位受宠的美人——曹美人,也进入了皇帝的视线。权臣韩侘胄,出于自己的政治考量,向宁宗皇帝赵扩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并不是好事,反而推荐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这一建议无疑是对杨桂枝才华的一种质疑,也是对宫廷女性角色的一种刻板印象。
但宁宗皇帝赵扩并没有采纳韩侘胄的意见,在嘉泰二年(1202年),杨桂枝被正式封为皇后,她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然而,杨桂枝的心中,对韩侘胄这位多嘴的权臣始终心怀不满。韩侘胄曾试图影响皇帝的决策,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杨桂枝的敏感神经。在宫廷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杨桂枝也不例外。
开禧三年(1207年),机会终于来临。韩侘胄北伐中原失利,这给了杨桂枝一个绝佳的机会。她与史弥远合谋,设计将韩侘胄杀死于玉津园。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韩侘胄的报复,也是对宫廷权力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另外,尽管身处权力的中心,杨桂枝并没有忘记感恩。她对吴太皇太后当年的恩德始终铭记在心。杨皇后在自己的殿阁内贴着吴氏家族的名字,常常用手指着名字询问左右:“这个人可有官职?”她多次让景献太子赵询告诉宰相,凡有授官必须优先授吴氏家族的人。这不仅是对吴太皇太后的感恩,也是对吴氏家族的一种回报。
政治舞台上的女中豪杰
杨皇后,这位在宫廷中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她的故事充满了权谋与情感的纠葛。从诛韩事件到改立太子,杨皇后的每一次选择,都深刻影响了南宋的政治走向。
在诛韩事件中,杨皇后与赵询的合作紧密无间。据《宋史·宁宗本纪》记载,开禧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宋宁宗立赵询为皇太子,并更名为赵懤。赵询在杨皇后的授意下反对韩侂胄,两人的合作为后来的政治布局打下了基础。事后,杨皇后也投桃报李,巩固了她在宫廷中的地位。
嘉定元年,宋宁宗在杨皇后的推动下册立了非亲生的养子景献为太子。这一决策背后,是杨皇后对宫廷权力格局的深远考量。与此同时,礼部尚书史弥远被提拔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开始进入宰相一级,这标志着史弥远与杨皇后之间政治联盟的形成。
景献太子逝世后,宋宁宗抚养了皇子赵竑。然而,史弥远与赵竑不和,暗中欲废了他,立宗室子赵昀为皇帝。这一决定,再次将杨皇后推到了政治决策的前台。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宁宗皇帝病卒,史弥远召赵昀入宫,试图说服杨皇后改立太子。杨皇后最初坚持不可,但在史弥远等人的七次往返劝说下,她最终默然良久,接受了赵昀为新的太子。
杨皇后在政局中的地位无人能及,没有她的点头,史弥远的废立主意便不能成事。她的每一次抉择,都显示了她对南宋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和掌控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5180/2bdf150e65c3c1ee.jpg)
宋理宗赵昀即位后,为了表达对杨太后的感激之情,不仅尊她为太后,还特别制定了垂帘听政的规定。那一年,杨太后已经62岁,但垂帘听政对她而言,并非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尊重的体现。杨太后的垂帘听政并未持续太久。宝庆元年(1225年)四月七日,她手书“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主动将政权交还给理宗。这一决定距离她开始垂帘听政还不到八个月。理宗曾两次恳求杨太后继续垂帘,但杨太后坚决拒绝,选择移驾慈明殿,安享晚年。
在杨太后七十大寿之际,皇帝率领百官在慈明殿为她祝寿,并加尊号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同年,她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还诏祷天地百神,大赦天下。这一举措体现了杨太后的宽厚与仁慈,也显示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绍定五年十二月七日(1233年1月18日),杨太后在慈明殿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她的逝世,是南宋宫廷的一大损失。绍定六年(1233年)四月二十八日,杨太后被葬于永茂陵,她的一生,成为了南宋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杨桂枝被誉为“宋代杰出的女书法家之一”,她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使她成为了宋韵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淳安县改建了杨桂枝生平展示馆,并在馆内立有她的塑像供后人瞻仰。她的故事,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学作品,得到了传承和推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