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爱哭鬼小隼》

读书 || 《爱哭鬼小隼》

作者: 长寿投资与快意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09:08 被阅读0次

    看日本心理学家河口隼雄在《爱哭鬼小隼》说:“小孩的健康成长需要勇敢的走出去,去尝试,去玩耍、去挑战、去冒险,才能为将来的品格发展奠定基础。”受此启发,回忆了我的童年中,可以作为反思自己性格形成中的几组经验,包括打弹珠和扇纸牌、乒乓球、篮球这几类“儿童竞技”,这是我当初课堂学习生活之外不可或缺的几类"走出去"的活动。

    一、打弹珠、扇纸牌

      当时每天和其他伙伴们一起趴在泥地里玩弹珠,,不仅可以感受胜利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胜利意味着需要相应的"技能"练习,比如打弹珠就涉及姿势、准心、力道,厉害的人打出来的弹珠十分有力,撞击之后甚至能进能退,尺度全在发出的那一瞬间的把握,和打台球有点类似。对于六七岁孩子来讲,这类游戏就是最初体验竞技的基础,为什么打不过别人呢?会产生这类最初的疑惑,从而开始学会练习自己的薄弱环节。

    扇纸牌也大抵如此,四张牌摆好,看谁扇翻了第三张牌才可赢得胜利,所以一掌风上下去,孰轻孰重,有无把握一次性扇翻三张取胜,其力度、掌风都需要掌控到位,并不容易。所以一旦被激发了争强好胜之心,必须在下一次面对对手前准备和练习。

    拍纸牌和打弹珠这类游戏看似简单、幼稚,却也能在孩童性格的塑造中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这些无甚利害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表现出几种性格倾向,要么要强、无畏,要么习惯了输,觉得自己总是不如人等等……早年间,我选择了要强、斗狠、不服输,无论打弹珠的技术、扇纸牌的手法,我都要做到同伴中的一流之列,后来累积了赢来的许多弹珠、纸牌,这些都成了我的“战利品”。

    最后,直到玩厌了,没什么对手了,大家也都渐渐长大了,我们就开始转向了球类的比拼之中。比如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在这些游戏里,已经涉及到激烈的身体运动,时常出现大汗淋漓、呼吸加快,于是我渐渐喜欢上了心跳、流汗的状态,在这些活动中因为有更激烈的对抗,围观者也会更多,同时成人们也玩,所以我们更觉有趣,也能够隐约感受到自己的长大,竞争好胜之心又渐渐生长。

    三、乒乓球

    为此我家前后为了满足我需要,买了一个二手的乒乓球台,我每天放学都会召集一大班男同学来我家打乒乓球,少时三四人,多时七八人,而我也因为父母的支持,平日里在学校和同学们打,放学喊同学到我家打,吃完饭和父母打,不到几个月,我的乒乓球水平成了全班第一,后来到了五六年级,成了全校第一。父母后来还带我参加过乒乓球的培训班,但当一个兴趣爱好置身于一个专业队伍的环境中时,我就感受不到当初的那份快乐了,所以我也就没有把打乒乓球发展成和升学有关的特长的想法。大概凡事遇上了功利,都有所折扣吧,不复原初的美好了。

    四、篮球

    到了六年级,我又爱上了打篮球,父亲居然还应了我的要求,还找人还在室内装了一个铁篮球框,篮框不高,所以小学的我居然整日在家里又是一会儿远距离投篮、一会儿又是战斧式劈扣、一会儿做一个180度空中旋转的背扣,模仿着NBA球员的酷炫动作,追捧着当年的姚麦组合。那时候每天下课、闲暇都抱着篮球不松手,从此我的篮球水平也与日俱增,但这次没能成为班级第一了,因为当时有个同学六年级就有一米七几的个头了,而我当时才一米五左右,但这也并不妨碍我练就标准的投篮动作、上篮技巧,最后在众人心里也自然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总之,孩童时期的成长,玩闹嬉戏的背后并非纯然的消遣时光,而自有其成长的意义,性格的雏形和倾向都在萌芽,都存在一定的可塑性需要引导和培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爱哭鬼小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fi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