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九·一八”事变以后,长期在关内辗转流浪,她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过鲁迅无微不至的帮助。鲁迅当时生活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的上海,在危急时刻曾几次离家避难,但他的家对萧红这位青年女作家却是从来不上锁不设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家就是萧红的家。
对于萧红来说,再也没有比鲁迅的家更为温暖的了,同样,在大量有关鲁迅的回忆录中,再也没有比萧红这篇文章更能深入鲁迅的家庭生活,从近距离来观察鲁迅的了。
鲁迅是“人”不是“神”,是伟人也是凡人。文中写到了鲁迅的衣食住行和他的喜怒哀乐,既令人敬佩,又感到可亲,并无什么不可思议之处。文中还写了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和儿子海婴,也同样有血有肉,可亲可信。
《回忆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生动的细节描写。文章一上来写鲁迅大笑和走路的样子,就极为生动有趣。文中如此生动的细节,可说俯拾即是。
二、别致的结构安排。作者侧重写鲁迅的生活琐事,对于鲁迅的创作经历和重大事件涉及不多,所以文章在结构上并未遵照严格的时间线索,而是把相关的事项和细节集合起来,组成一连串闪光的片断。这样安排,可谓量体裁衣,恰到好处。
三、把感情蕴含于朴实无华的叙述之中。萧红本是感情细腻、擅长抒情的女作家,但这篇回忆录却显得极其克制,一切让事实说话,作者不作过多的抒发。试看文中写海婴笑爸爸是聋子那一段,海婴的幼稚天真,鲁迅的苦恼无奈,许广平的训斥、不安,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作者对此虽未作一言半语的评析,但辛酸之情已尽在不言中了。
回忆录是当今广为流行的一种散文样式,它的生命在于真实。遗憾的是在有些回忆录中,有意无意地拔高和夸张、掩饰和辩护等现象还时常可见,对此,著名文艺家孙绍振曾深刻指出:“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历史上有些声名的人,许多回忆录作者都在不知不觉之间造神。”(《孙绍振如是说》)在这方面,萧红这篇回忆录至今仍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