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作者: 海边的reed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00:28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十多年前出版的书,现在还被称为美国的学习方法第一书。作者乔希·维茨金,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太极推手世界冠军。他说自己得到了这些头衔之后,觉得原因在于自己掌握了学习之道,于是有了这本书。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之前看过的《刻意练习》和《优秀到无法忽视》等书,对书中讲到的学习道理深表认同。还有很多小伙伴也都或早或晚地推荐和称道过这本书。

从书中作者的经历来看,他主要有两大场景的刻意练习:国际象棋、太极推手。此外,小时候多次出海在风浪中集中精神踏上海浪的节奏,我认为对他也是有很大的心理建设方面的帮助。

作者的家庭影响,也是让人羡慕的:父母给他创造了刻意练习的环境和心态。“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鼓励我参与在家中举办的激烈的晚餐会辩论赛,讨论艺术与政治。他们教导我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想法,而不要盲目地追随权威。”父母还能认识到,“在我与象棋的关系方面,学习与激情排第一位,竞争只能在第二位上。”在他第一次全国比赛惜败未能夺冠后,全家照常出海旅行(踏上海浪的节拍,做好准备,时刻迎接各种挑战),时刻集中精力并保持冷静,“为我疗伤,并赋予我新的生机”。

从他的成长经历看,也有幸运之处,比如被象棋大师兼讲解员布鲁斯-潘道菲尼看中并当了他的启蒙老师,也因此避免了一些业余爱好者(街头棋手)的坏习惯,从而真正地入流,成为了专业棋手。同时,这位老师也很会教育方法,先是取得了和作者的友谊,然后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作者真正投入思考,建立了真正的信心,同时还“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象棋的热爱,并且从未让技术性的东西影响了我对象棋的内在感觉。"从而使得“街头神童”和“专业棋手”合二为一。作者和老师都喜欢研究残局,从而使作者磨炼出了在复杂的中局和捉摸不透的残局掌握主动权的本事。

另外,从作者自己描述的可以看出,他六岁时在广场上嘈杂的环境中下棋时有时就能够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这说明他的专注程度也是了不起的,也可看作是天分的一种。而一开始就在华盛顿广场公园下棋的他,面对对抗性极强的专业比赛,也是有了同龄人难得的经历和风格。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学习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成长型思维;

2. 划小圈;

3. 让时间慢下来(打造直觉)

3. 软区域;

4. 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5. 掌握放松与紧张的节奏;

6. 用心理战影响对手

在书中某一段,作者有一次对他的学习之道的部分总结。   

“我已经谈到了风格,个人品位和忠于自己天生的秉性。这一主题对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至关重要。如果你考虑的是我在本书中提到的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它们都发源于深处的,都是在原本很小的信息源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挥。在开头的几章里,我描述过对于一个国际象棋手来说,通过研究简化的位置关系为自己打下坚实基础是多么的重要,然后我们把已经内化的原则运用到越来越复杂的情景中。在《划小圈》中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技术或想法为例,不断地实践直到感觉到它的精华所在。然后我们慢慢地精简这些,同时保持它们的力量,直到我们有了极其强大的能力和基本上无形的武库。在《让时间慢下来》这章里,我们再次着重讨论的是选择一组技艺,内化它们,直到大脑感知到无穷的细节。以这种方式训练以后,我们能在同样的时间段里看到更多的画面,这样一来,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在《揭开神秘的面纱》中,我们把有关对手的细节都放大到清晰可辨的程度,用这种方法,我们修炼出最后两招控制住了对手。这种学习方法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我们一旦感受到技术磨炼的博大精深,无论技巧多么细微,我们都能把这种感受当作指路灯塔,照亮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只要你知道什么叫做好,你就有了目标并不断地追寻。”

按照我的理解,或者说用我的话来说,作者提出的学习之道可以这么说:

##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和固定型思维是两种相对立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相对立的人生观。成长型在乎的是过程,固定型在乎的是结果;成长型注重的是努力,固定型注重的是聪明。所谓胜不骄败不馁,靠的是这种成长型思维。

## 划小圈 ##

打基础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有的人的打基础是虚的是表面文章。以书中的国际象棋为例来说,作者打的基础是残局的厮杀,其他孩子的基础是开局的走法。一个是简单的底层技术,一个是表面的花招。看出了这一点,我有如梦方醒般的感受。有些自以为是的招数套路,真是自欺欺人一般。学了之后,还是不能真正地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真正的开始,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先从实际着手,从小处开始做起。解决了小问题,解决下一个问题;解决了简单的,再解决较难的;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再从普遍适用的方面提出一点改进方法出来,提高自己的技巧;技巧多了,处理这一类事情就有了一定的技能。

## 让时间慢下来(打造直觉)##

所谓的让时间慢下来,只是说相对于平时,在某个情境下对某一点某方面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这种能力偶然会出现在生死关头,但如果想把它练出来,需要大量地刻意练习,对于一组技艺,或者说一种知识的组合,内化它们,直到大脑感知到无穷的细节,在同样的时间里能看到更多的画面,从而形成心理表征,也就是所谓的直觉。这种刻意的主动的练习,就是打造直觉的过程。

## 软区域 ##

这方面的概念有点类似“反脆弱”,讲的是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情绪,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对于外部的干扰,不为所困扰,反而变成激发自身斗志的有益信号;甚至当需要时,自己产生一些干扰信号来刺激自己;然后还可以用“仪式化”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或者心理催眠,帮助自己在特定的场合和时刻进入“心流”的状态。

### 化情绪为力量 ###

外界干扰会产生情绪。否认情绪,只会让我们成为傻瓜。但是当我们完全被情绪驾驭的时候,事情会变得糟糕。作者植根于他所提出的“软区域”和内在解决的理念,提出恢复竞技状态的三个步骤:第一,学会随着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流动,就是树叶向风儿低头。然后学会利用那些令你分心的事物,用那些原本会让你输掉比赛的事物来激励自己。最后,学会在内心深处再创造出激发斗志的环境。“我们要学会为自己做鞋。”“能够很好地协调各种情绪并将之转变为具有创造性的潜力。”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应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方法比其他的方法要好得多,最后你的细微的决定也会取决于你的个性。

### 掌握放松与紧张的节奏 ###

如果说前面讲的是怎么应对变化,那么这一部分讲的就是掌握自身变化的节奏,从而处于最佳状态。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并学会有规律地使用恢复期。“我们恢复得越好,我们在压力下经得起考验和表现自我的潜能就越大。”练习这种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训练的增加,恢复的时间会变得非常短。这在进行对抗性竞争性比赛中,无疑有了很大优势。

### 激发最佳状态 ##

不仅必须善于等待,还有必要享受等待,发现生活之美。下一步是制定出四步或五步的固定修炼,在固定修炼与在它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建立一种心理联系。一旦这套固定修炼被内化,它就可以被用于任何活动之前,一种相似的心理状态也将出现。

## 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

作者在学习的道路上曾经因为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自己的原有风格不相适应而苦恼,甚至影响比赛表现,以致于破坏了他对下棋的热爱。还好他及时醒悟过来,认识到“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谁知道得更多,而是谁能控制场上局面”,因此“知道自己独有的优势,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而且比别人更善于把比赛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此外,我觉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软区域的形成,和直觉的反应机制都有关系,所以对于高手一定需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在高手对决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几率。

## 用心理战影响对手 ##

前面讲过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理念对付对手。一是不受对手的干扰(下作手段、故意挑衅),从而让对手出错和精疲力竭;二是利用对手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的细节时,“使对手毫无察觉地上钩,使对手仿佛在一股超自然力下被掀翻在地。”

## 关于创造性 ##

“想到创造性,它总是有着某种基础的。我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如果我们使用它的时候不再需要前思后想,这些知识就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头脑。接着我们能向前再次飞跃,用我们所知的一切继续向前一两步。”“你的发现和你所知道的一切是有关系的——否则你发现不了——而且如果你愿意尝试的话,你能发现其中的关联。下一步就是找出你的创造中的技术成分。找出究竟是什么带来了“奇迹”。”

上面这些道理,作者在书中反复地讲了很多遍,但都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讲的。全书分三部分:基础、第二艺术、万物合一。先是讲国际象棋生涯,怎么从神童到世界冠军的过程;再是讲练习太极拳,又是一遍有点类似但又有新的领悟的学习过程;最后把所有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并通过讲述获得太极推手世界冠军的故事结束全书。

这本书和《刻意练习》讲的道理很相似,都是反复地有意识的练习不断提高技能,在练习的状态中产生更高一层的心理表征,然后再练习再提高。两本书不同的地方在于,《刻意练习》是一位学者写的,从各行各业的高手成长过程的共性来提炼出刻意练习的概念,并被别的作者挖掘出一万小时练习时间的特征;《学习之道》的作者本身就是高手,是世界冠军,而且是两个不同方面的世界冠军,他是从自身成长历程中总结和描写的这本书,因此,既有感悟又有细节,还有推导过程。对爱学习的人,对有志成为高手和大师的人,这本书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探究学习方法取得光辉成绩的学习之书。当然,做到并不容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lmzqtx.html